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錢與寫作

 

德裔作家馮內果在《寫作是從事一種娛樂行業》說道:「你永遠不會靠寫作為生,若這樣會害死自己,但不意味不該寫作,其原因與該上舞蹈課一樣;又如豪華晚宴時正確使用餐具,此關乎優雅。」他進一步闡述:「藝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讓生活容易忍受的、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從事藝術,無論水平好壞,都是讓靈魂得到成長的方式。」

早上看到這段話,深得我心。雖然我有作家的頭銜,但在台灣,作家從不是謀生的職業,也不怎麼被看得起。

丟開我對文學的尊重,為錢寫作,或是請AI代勞,我做不來,這錢就讓別人賺吧。

錢夠用就好,是我的原則。年輕時在大學教書,看著月月進帳的薪水,我反而煩惱不知該如何花掉。決定不再浪費生命用時間換取金錢,我辭職回家生小孩寫小說,因為收入低,只靠存款和長期投資,我家這幾年都不用繳稅,還能領退稅。與其說是財富自由,不如說是很少花大錢。

網路常有人討論要多少月薪才養得起小孩,列出的花費不外是奶粉尿布錢、保母費、學才藝、補習班安親班、送私立學校、私人保險費、每年出國旅行等等,好像不花這些錢,孩子就不成材。

但是這些花費我都減到最低,全靠自己帶兩個小。住月子中心,親自哺乳,用布尿布,沒請過保母,開始學中醫後就停掉出生時買的保險。自己陪小孩唸文言文和英語,最大的花費是讓他們學兩年鋼琴,不喜歡就叫停。攢下的錢讓孩子跟學校去日本和新加坡交流。家裡開的是長輩淘汰的二十年老車,房子是公婆結婚時送的大禮。

兩個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唸公立學校,費用便宜,從沒上過補習班,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和學習的興趣,他們的成績都名列前茅,考上台北市明星高中和國立大學,依然常拿到全班第一名。

我們帶孩子去過德國、東京和上海自由行,經常上山下海去露營,平日晚餐在家做菜,週末必定上館子。物質欲望不高,沒有無效的社交活動,把錢花在刀口上。孩子們養成節儉的習慣,他們想要買遊戲機,就用自己存的壓歲錢或上網找二手品。吃穿享樂他們都有,從沒覺得和同學有什麼不同,最近才發現原來我們家年收入這麼低。

二十年來的心得是,養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家長的耐心陪伴,我和先生不賺錢,卻把時間投資在孩子身上。大多數父母沒想明白這道理,卻在無盡的金錢和時間、和他人比較的迴圈裡奔忙,等孩子成人離家,才發現錯過寶貴的親子時光,錢再多也買不到了。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再彈鋼琴

 去年底,樓上搬來新鄰居,反覆彈一首只有兩手和絃卻不怎麼動聽的曲子,有一天甚至連彈三個多小時,都彈同一首。入門的練習曲他似乎彈不來,總是中途放棄,有時會亂敲不成調的琴鍵半小時,聽了都替鋼琴難受。就算如此,他依舊天天彈,我懷疑他看不懂五線譜,所以彈不成新曲子。既然有時間練琴,不想花錢拜師學,網路上有很多自學影片,怎麼不花點時間去學識譜呢?

我家的鋼琴蒙灰很久了,聽到鄰居的努力不懈,兒子建議我和他PK一下。也好,雖然我也彈得不好,至少有認真學過幾年,就用琴聲激勵對方加油吧。

這麼一開始,居然迷上練琴,天天花上一兩小時,彈我喜歡的蕭邦、德布西、貝多芬和薩替,未來目標是拉赫曼尼諾夫。有時怕擾鄰,還用電子琴加強手指記憶。雖然還是彈得坑坑巴巴,但是心裡日都迴蕩著自己正在努力克服的樂句,終於彈順了就有成就感,有障礙就上網看教學影片,把過去的盲點修正過來。

小時候討厭彈鋼琴,因為老師指定的功課我不喜歡。但現在能練自己喜歡的曲子,再怎麼難都想去挑戰。可惜年紀大了,腦子和手指都不再靈活,只好花上更多時間反覆練習,折磨鄰居和家人的耳朵。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摧毀台灣文學?

 

昨天看到201位作家連署,聲明要罷免主張刪除文化補助的不適任立委,搶救台灣文學,實在很滑稽。

沒有補助,台灣文學就被摧毀?難道沒有政府補助,白先勇張大春黃春明王禎和七等生王文興就寫不出來?如今要當作家很容易,出本書有點流量就行,但要成為經典,差得可遠了。

名單裡有幾位我得的名字,平常政治立場挺鮮明,也都拿過不只一次的補助金。這種義正辭嚴實則公開討飯的聲明,居然簽得下去。不知該說他們天真到缺少判斷世局的智商,還是為了五斗米折腰,不得不昧著良心說話?

所幸和我同輩的作家,沒人簽下去。大多數是80後被新課綱洗腦的一代。

身為作家,除了要有洞察人生的智慧,說人所不敢言的真話,更重要的是不為權勢服務,不做政府的傳聲筒。這些作家一表態,讓我看透他們道貌岸然背後的虛偽與軟弱。祝福他們透過新聞的免費宣傳,個個衝上暢銷榜。

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

我的上海自由行

 上海快閃6天5夜,筆記一下簡單心得:

出行便利。比起我20年前的初訪,無論軟硬體都進步太多了。地鐵和公交車銜接方便,高鐵舒適,票價都超便宜,就算打網約車也很實惠,難怪路上的汽車密度比台灣少很多。搭公車的老人居多,像捷運一樣,每站必停,不必按鈴,招手搭車的我們成了土包子。

空氣乾淨。原本擔心到處都是奇臭的煙味,沒 想到這裏路上抽菸的人比台北還少,又都是電動車和電瓶車,沒有廢氣排放,呼吸起來很舒服。

氣氛悠閑。20年前搭上海地鐵,擁擠度和現在的東京差不多。現在有了16條路線,分散人流,沒見到硬擠上車的盛況。手扶梯左右都站,沒有趕路人從左邊快步疾行。路上就算塞車,也少有不耐煩的按喇叭。習慣了台灣的快速緊張步調,上海簡直成了鄉下。



女性的情慾自主

 昨天看到一位AV女優考上台大人類系的新聞,訪談中這女孩很明白說出她喜歡這份工作帶來的高收入,也沒放棄讀書考試,強調自己的情慾自主權。看到這報導我很開心,終於出現了台灣版的鈴木涼美。今年初才讀過她和日本知名女權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對話集「往復書簡」,很有感觸。還有之前追的日劇「AV帝王」,改變了我以前對AV產業的誤解和偏見,同時也開始思考女性身體自主權這一題。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910/701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