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凶手天堂

這篇是去年在知乎發表的文章。因為昨天看到嘉義法院判決,因補票糾紛殺死鐵路警察的凶手,竟因精神疾病為由,獲判無罪,引發社會嘩然。我想起去年關於和大陸網友對這部電視劇的討論,忍不住想把它翻出來重看。
今年以來,台灣已經發生好幾起隨機凶殺案,凶手無一例外,都由律師提出精神疾病的理由要求輕判。下文提到的小燈泡案件,如今也判無期徒刑,小燈泡媽媽即使選上立委,對於司改顯然使不上力。假如這部劇只是給辯護律師更有力的後台和靈感,替凶手脫罪,號稱尊重人權的台灣,會不會變成隨機殺人者的無責任天堂?
原本對這部劇也是很有期待的,但是看了第一集之後只想翻白眼,劇中討論的問題,其實在台灣每次無差別殺人案發生之後,在社會和網路上都已經討論爭吵到快變陳腔濫調了,仍舊無解。這部劇只是把台灣常見的討論老梗舖排上來。真實生活中,就算鄭捷處死了,小燈泡凶手被判精障而處無期徒刑,這社會尤其是家庭的問題依然還在,只要我們不改變資本社會高速運轉下的價值觀,個人孤獨和缺乏參與感及成就感的問題,隨機殺人仍是隱形的未爆彈。
而每回悲劇的落幕前夕,結論就是「這是社會的共業」「你我都是幫凶」這種不痛不癢的各打五十大板。至於如何教化這些生了病的凶手,有多少資源介入失能家庭和潛在的犯罪預防,永遠不是媒體和律師所關注的焦點。說真話,這些討論和這部劇,只能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靈撫慰劑,下回事件再起時,人們的反應還是一再複製,「可教化」依然是法官迴避判死的最佳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