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蕃薯澆米」說的好故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強調以台語發音,但是用現代化的碎片拼貼或奇幻橋段來呈現,或許是人物的深度不夠,或者編導太急於討論某些迫切的當代議題,例如大齡不婚、家暴、性別平等、同性戀、隔代教養、貧富不均、債台高築....演員用我熟悉的台語,互相取笑、叫罵或談心,看來總有浮躁感,熱鬧有餘,卻沒太多感動。


偶然看到這部用閩南語發音的大陸電影「蕃薯澆米」,台灣資深演員歸亞蕾和楊貴媚演福建農婦,全程說泉州方言,聽上去和台語有八成相似。鄉氣鮮艷的服裝,曬鹽和種菜的日常工作、桌上的蕃薯粥和菜色,野台歌仔戲,祭祀媽祖的儀式....明知是他鄉,不知為何,卻油然生出看台片時不曾有的熟悉親切感。


關鍵不在語言的使用,而在說故事的誠意。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60日,指定倖存者」的啟示

故事中出人意外又合理的情節轉折,有如飛車奔馳在髮夾彎不斷的山路上,需要穩定的操控技術,很燒腦的設計和充份的背景資訊,更需要跳出舒適圈和既有的思維慣性,才能寫得好看。


要打破慣性,挑戰自己的寫作極限,最近我的參考點是2019年的韓劇「60日,指定倖存者」。


這部改編自美劇「指定倖存者」,卻更勝原版,別出新裁的韓劇,先前已經有相當多人寫過精采劇評,就不再贅述。熱血追劇之餘,不免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納悶:這十年來,日本和韓國影劇的此消彼長,究竟是為什麼?


最初韓劇剛開始在台灣流行,如「大長今」、「冬季戀歌」,或近來的「愛的迫降」,太強調浪漫愛情的戲,對不再青春的我都沒什麼吸引力,但是這兩年令我驚艷的韓劇和電影卻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