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裂縫中的花朵


花樣青春的少女、純潔的笑容、優雅輕盈的跳水身影、攪亂寧靜的神秘轉學生、封閉校園裡受崇拜的偶像和她的粉絲們,無處流動的曖昧慾望,和純真背後隱藏的邪惡與殘忍。

「裂縫」這部純女性的電影,和我的舊作「十六歲的結業式」、「橡皮靈魂」有相似的氛圍。簡略把它歸為拉子電影的人,大概沒在保守的純女校待過。在情慾蠢動的年紀,接觸異性又不被許可的情況下,情感自然會找到新出口。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談鋼琴


前年停掉小孩的鋼琴課後,這架老鋼琴就成為我專屬的玩具。

小時候我最痛恨練琴,我是鋼琴老師眼中沒天份又懶惰的學生,現在卻天天手癢。要不是怕折磨家人和鄰居的耳朵,我可以連續彈上兩三小時還停不下來。

儘管琴藝欠佳,但把音符輸入琴鍵的專注過程,人在神遊,心是放空的,那種腦內啡分泌的迷幻感很棒。對頭腦和手指的鍛鍊效果,和打麻將差不多,可以預防提早失智。不同的是彈琴不用擔心三缺一,聲音比搓牌悅耳一點。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原諒,談何容易?

人們經常熱烈討論的公共議題,例如該不該廢除死刑,引用宗教法律乃至國外的人權公約,各種理論著述,心平氣和的攤開來看,似乎都很有道理,也非常慈悲寬大。但放在人性之中,一切就不會像數學公式般冷靜簡單了。
看到這一篇文章說到「我在意真相,我在意道理,我在意在一件事情裡真正付出努力並最後被辜負的那個人。我也在意一件事情裡無辜被傷害卻甚至不能為自己討個公道的那個人。」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風之影」讀後

去書店逛逛,如何寫作暢銷書的工具書,常常擺在醒目的位置,教人寫小說的書比小說賣得還好,這現象還挺吊詭的。書裡免不了要提到幾本暢銷書加以分析,是我就找了這本十年前全球熱賣的西班牙小說、現在卻很少聽人提起的「風之影」來看。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簡讀韓少功

遇到一個與你心靈投契的作家,是種幸福。對我來說,韓少功就是其中之一。
最早是讀了他翻譯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彼時閱讀不多的我對小說有種堅持,這種夾敘夾議的文體讓我很惱火,在書上密密麻麻用鉛筆寫了許多眉批。但是過了幾年再拿出來看,卻覺得太有意思,也恍悟到昆德拉用這種諧謔方式寫沈重的布拉格的道理。更重要的是,韓少功用「媚俗」(kitsch)這一個中文字眼,讓我們直視到世間價值的可笑本質。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聽送行者說故事

自從本木雅弘主演的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獲得國際矚目之後,殯葬業不再是個備受污名的冷門職業,甚且還成為年輕人追求高薪的工作選擇之一。

在台灣,相關題材的戲劇如「出境事務所」、「命運化妝師」,也都拍出不錯的口碑,這門曾是禁忌的行業,背後有許多精采動人的故事可說。但是我努力的看了兩集節奏奇慢的「出境事務所」和陰森的「命運化妝師」,該有的內容和感情都能在看戲前猜到,大致不脫請禮儀師談自己工作的某集「康熙來了」談話範圍。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惡女流域」的養成

醫院的嬰兒室裡,每個紅通通的新生兒看起來都很像,脆弱、大哭、皺巴巴。每個穿病患袍的產婦看來也都很像,疲憊而滿足的微笑著。但是從出院的那天開始,所有的小天使和他們的母親,就會踏上截然不同的路。

當上新手母親的那些年,在家手忙腳亂的餵奶換尿布哄小孩,難得有空,沒心情看最新的小說或電影,卻忙著從育兒書和親子網站去尋找應付孩子的解方。羨慕知名的親子作家們筆下優雅淡定的家庭生活之餘,也不免疑惑:是她們天生就會帶小孩做家事,還是為求暢銷正向,刻意略去真實生活中煩累的衝突與困難?出門在外,不時會見到情緒失控對幼兒大吼甚至動手的媽媽,她們的每一天又是如何過的?

天才柏金斯的堅持

「天才柏金斯」這部根據真實改編的電影,簡直像個神話。

它不但集合了柯林佛斯、裘德洛和妮可基嫚這些A咖明星,同台演出一部有點悶的非好萊塢電影,對於今日的寫作者和出版人而言,也是難能再現的傳奇。

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編輯柏金斯接受了被所有出版社拒絕的作家湯瑪斯伍爾夫,看出他的潛力,花上兩年時間,從蔓草雜生的龐大初稿,和混亂無節制的私生活裡,磨出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和暢銷作家。沈穩老練的編輯和精力旺盛的作家,撞擊出兩部閃亮而永恆的鉅著:「天使望鄉」和「時間與河流」。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文化的衰頹

培養文化的深度,是為了更敏感的理解他人的生活與想法,抑或是增加自己睥睨他人的高度?

這幾天看著美國街頭和網路激烈的抗爭,特別是大學校園內對非我族類的怒火,有愈燒愈旺的勢,不免感慨。人與人之間的厭惡、漠視與誤解,並不曾隨著更高的教育水平而有所緩和。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文化的衰頹:史學大師巴森的12堂課」之前,我完全沒聽過雅各巴森的大名。但他書中的文字,句句易讀而精采,命中我現刻的疑惑,所以決定借回來一讀。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詩在生活中

我們總愛想像「文如其人」,於是就有了李白的飄逸、蘇東坡的豪邁和陶淵明的恬淡。其實這些文人也只是凡人,凡人決不可能只有一面。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或許是當年的魯蛇,卻是今日務農文青的前輩。看天吃飯,吃不飽也餓不死,與其悲歎命苦,不如挑點快樂的事入詩,比較能療癒做田的辛勞。於是我們才能欣賞「采菊東籬下」的悠然,體會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同時,並不覺得他在美化農事的辛勞,更多的是一種吾願已足的幸福感。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作文要怎麼教?」

被問到這句時,我通常只有一個答案:多讀多寫。

可想而知,這不是問者想聽的,他只想知道有沒有捷徑或公式可循。不光是作文想速成,在各方面也是如此,講好聽點是有效率,講難聽點,就是懶得下工夫。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比小說還魔幻的荒謬韓劇

上週末開始追看一部韓劇,非常精采好看,至今天天都有出人意料的灑狗血新劇情。

起初只當它是網路上未經證實的八卦,看過笑笑就好,不料透過主流媒體的加持,一切看似無稽的傳聞,竟然被一一驗證為真實。

我之前在小說裡寫過邪教教主(「塵世珠惘」),也寫過領導者出於個人的迷信和權力慾,而以草民為芻狗的國家級陰謀(「綿羊月」)。但為求細節合邏輯,人性合理,相較於不可思議的現實世界,我的腦洞顯然開得還不夠大。

無怪乎現刻上演的這部韓劇,有人大呼連「紙牌屋」都比不上,連編劇都不敢編出來的情節,竟然會在真實中上演。也許正因為離譜到令人無法相信,才有人敢大膽的把它化為真實。

有興趣看這齣現代宮廷大戲的話,請估狗「朴瑾惠」三個字。

國內新聞著墨不多,整個周末還停留在藝人運將互毆的疑雲中,我只好上外國網站去找尋更多關於韓國宗教勢力的資料,同時也複習了兩年前這椿滿載著修學旅行高中生,最後卻令數百位父母心碎、求助無門的「世越號」沈沒事件。

那時我沒怎麼關注這則新聞,最近認真讀了相關報導,看完今年在釡山電影節被封殺的「潛水鐘」和以下連結的這部紀錄片「黃金時間無作為的政府」,真令人心痛,更無法理解那背後的冷血力量是什麼。
事件已經過了兩年半,世越號的船體依然靜靜躺在海底,打撈工作不斷被阻撓和延期,所有的證據和真相,恐怕早就被海水鏽蝕,被微生物分解得一乾二淨了。

眼睜睜失去孩子的父母與家屬,他們的悲痛與疑問,卻再也無法得到補償。看到影片「潛水鐘」的最後,獨立記者李尚浩訪問一位遊行中的父親,兩個大男人淚流滿面的對話,連「得到真相」這個小小願望也遙不可及,你能不感到平凡百姓的無力與悲哀嗎?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被低估的喜劇

腦袋的保險絲快燒斷時,看喜劇是最紓壓的享受。

喜劇輕鬆好笑,卻也最難寫。年輕時我們愛看悲劇,因為它寫出人性崇高的一面,也讓我們感受到悲壯或淒美,餘韻久久不散。喜劇卻正好相反,總要把人的缺點和醜態放大,大笑之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等到上了年紀,煩惱和壓力多了之後,要看嚴肅的悲劇,得先空出心情和時間,喜劇卻沒那麼挑剔,更適合淨化疲憊的身心。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史大叔的玫瑰

 偶然看到凱文史貝西自導自演的歌手傳記電影「飛越情海」,史大叔在裡頭又唱又跳,過足了戲癮,不過我還是沒法看完,他還是演大叔的好。不論是老奸巨猾的風光政客,或失意的歐吉桑,他的眼神絕對比舞功還搶戲。

因為史大叔,我又想起當年看了兩遍以上的「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這部1999年的電影是夢工廠剛起步的作品,紮實得到當年五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男主角、劇本、導演和攝影,每個角色都很有戲,劇情好笑又點出人性的無奈,最後的結局更是令人出乎意料。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慢想的必要



想起這個老笑話。

小明:爸爸,我昨天夢到上天堂,還見到上帝了。
爸爸:喔?天堂是什麼樣子?
小明:那裡就像個超大型鐘錶店,上帝說,每個時鐘就代表一個人,智慧愈高,時鐘走得愈慢。
爸爸:你有看到我的時鐘嗎?
小明:有啊,上帝指指身邊的電風扇說,這個就是你爸爸!

看完「慢想力」這本書,這個笑話就沒那麼好笑了。資訊爆量、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大部份的清醒時間都被「智慧」手機綁架著,腦子像電扇一樣呼呼的轉。數數看,你身邊還剩下幾座慢慢走的智慧時鐘?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創作狂熱--再讀「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應該從寫作的樂趣中,從鬱積在他心頭的思想發洩中取得寫書的報酬,對於其它一切都不應該介意。作品成功或失敗,受到稱譽或是詆毀,他都應該淡然處之。」

每當寫小說寫得很不滿意,乾脆扔下稿子去玩樂,我心底卻總是空虛的很,記掛著想寫而沒能寫出來的東西,最後還是得乖乖回到書桌前從頭來過。碰上這種莫名的自虐時刻,我就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對我來說,這本小說對寫作者的療癒效果,遠勝過一切美食美景或高級Spa之旅。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吸特樂回來了!

這部由暢銷小說改編的搞笑電影,沒有我想像中的好笑,大概有些我們不習慣的德式幽默吧。節奏不算很流暢,不過它所拋出許多逼觀眾思索的問題,卻遠遠超過電影本身的娛樂性。

希特勒穿越到現代,在草地上醒來,眼前的柏林完全變了樣。祖國的領土縮水了,到處都是外國移民和污染,還讓女人當總理!人們當他是個模倣得很成功的演員,他卻認真的以元首自居,以德國的強大為終極目標。一開始他有點狀況外,但他在書報亭寄居兩天,翻遍了各種報紙雜誌,立刻掌握了當下的歐洲局勢和德國政治現狀。

只有母親最懂

當新手媽媽的那幾年,每天忙著餵奶洗尿布,幾乎沒什麼時間看書,更不用說出門看電影了。偶而偷空看書,艱澀沈重的純文學太奢侈了,只能挑文字輕盈故事簡單的小說,幾位日本女作家正合我意:絲山秋子、山本文緒都是我的新發現,對角田光代特別有共鳴,因為她實在太擅長寫主婦和母親的心理。

當年剛讀完「第八日的蟬」,印象非常深,直到前幾天才看到小說改編的電影。沒當媽媽的話,我大概會覺得劇情有點灑狗血,但是母愛的天性本就容易泛濫,更何況是這麼一個悲傷的故事。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惘惘的誘惑

一個老掉牙的問題:假如你被流放到荒島上,你最希望帶著哪本書?

其實這問題還可以再吹毛求疵一點,假如我只會在荒島待一星期,我當然會帶著可以容纳1500本書的電子書閱讀器,節儉著用,電源起碼可以撐上一星期。但假如是落海而紙本書又不會打溼,回到文明世界的日子遙遙無期,我可能會在齊克果的「誘惑者日記」和佩索亞的「惶然錄」難以抉擇。最好兩本都帶著,因為這兩本書都夠輕薄,我總會不時翻翻,每看一次又有新體會,雖然兩個作者都是謎一樣的難解人物,但也正是他們,才能產出這般意趣無窮的思緒與文字。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難以承受的父愛

因為拉赫曼尼諾夫,想起了1996年的電影「鋼琴師」(Shine)。感謝朋友幫我找到這部老片,我才能重溫許多早已遺忘的情節,也再一次震懾於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和他嚴格的父親之間虐心的父子關係。

赫夫考生於一個貧窮的波蘭裔猶太家庭,他的父親一直遺憾自己的音樂夢早早就被粉碎。為了圓自己的夢想,他不單自學音樂,還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唯一的兒子大衛身上,親自教他彈琴,以他能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目標。就當大衛的才華受到矚目,受到專業老師指導,並得到前往美國深造的機會時,他的父親卻悍然不准他離家,認為只有自己最愛兒子,知道什麼才是對他最好的。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威士忌加咖啡之歌

我最喜歡的兩位黑人女歌手,妮娜西蒙絲(Nina Simons)和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都有一副容易被誤認為男人的好嗓音,既醇厚又明亮,卻又有女性的溫柔細緻。不過爵士女伶妮娜像溫暖的黑色天鵝絨般療癒,創作型歌手查普曼卻像加了威士忌的咖啡,苦澀而令人迷醉。

在那個席琳狄翁,還有歌劇魅影原聲帶襲捲流行樂壇的年代,歌詠華麗愛情的高亢女聲是主流,查普曼低調的民謠風還能拿到四座葛萊美獎,完全是個異數。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缺少常識無以立

上禮拜看到這則新聞,覺得很好玩,當下立刻問家裡兩個小學生,知不知道希拉蕊和希特勒有什麼不同。他們認為這根本是個白痴問題:

「一個是活著的女人,一個是死掉的男人…」
「就是要選美國總統的那個,跟屠殺猶太人的納粹頭子啊!」

喔,很好,你們大概是那十一個國中生裡唯一答對的兩個,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樣就叫有國際觀,那是世界公民的基本常識好嗎?没有常識也要看電視,没有電視就上網唄!沒錢看電視或買電腦?你知道有多少學生和志工在默默輔導這些偏鄉和弱勢兒童的功課嗎?或許他們多少也會和孩子談起這些遙不可及的外國人。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辛辣過癮的誘惑

除了「未生」之外,我還沒追過其它韓劇,總覺得太偶像劇的甜美了。但韓國電影卻是另一回事,限制級電影經常令人驚嚇,暴力性愛場面大膽毫不含糊,口味重得像韓式泡菜一樣,卻又細緻考究,敘事方法也很成熟,觀後除了吃驚之外,常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早年香港的三級片或美式的B級片不同,沒有曖昧的露幾點,或者只用傳統的男性觀點來窺視女體,反而用女性觀點去翻轉了性和暴力的主題。

首輪時我錯過了朴贊郁導演的「下女的誘惑」,二輪戲院上片了,當然要去看。沒想到平日白天的電影院裡居然坐了九成滿,不會吧?難道是受到「屍速列車」賣座的影響?「下女」首輪的票房可是挺慘的,才匆匆下片呢!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小說拍成電影,誰成就了誰?

好小說只會拍成爛電影,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幾乎沒有一部好下場,即使是李安也征服不了她的文字。但好電影會來自爛小說嗎?

正準備寫下一部小說,想起電影「刺激1995」的幾段對話和場景,便讀起電子書裡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蕭山克的救贖」,簡直就像在腦中重新看一次電影。看了作者後記才知道這只是部中篇小說,和我很喜歡的另一篇故事,改編成電影「站在我這邊」的「Body」,都收錄在他的「四季奇譚」中。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勸世還是推坑?

鄰居的房東答應會好好處理,昨天的毒煙疑雲,暫時告一段落。

我不免要想,慣性使用毒品的人,多半是生活中有挫折,或感到空虛,但他們果真都能從那短暫的幻覺中得到快樂嗎?

雖然我也曾經因為好玩和叛逆,淺嘗過所謂的違禁品,大概份量不大吧,效果沒有人們說的那麼神奇。也有人說在派對上用過,很嗨,第二天頭痛欲裂,難受得不得了。毒品是無法假裝不存在的次文化,但是把它當成具爭議性的主題,創造流行,或者是展現真實人性,要拿捏好其中的分寸,還真不容易。


我的看法也許保守,不過對於1996年的電影「猜火車」被影迷們奉為經典,我一直很不以為然。當年這部從小說改編,超酷超炫的電影引起了熱烈的正反辯論,也捧紅了演員伊旺麥奎格和導演丹尼鮑伊。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尋找左宗棠

晚餐做左宗棠雞。

雞里肌切丁裹粉,蒜頭辣椒青椒切片待用。油鍋燒熱,下雞肉炒變色,再炒香蒜片和辣椒,加些米酒醬油烏醋續炒至入味,拌入青椒炒軟,起鍋前先加點麻油和勺白粉水勾芡,然後上桌。

這道菜我不用看食譜,也不用秤匙抓份量,做得不正統,卻有小孩愛吃的媽媽的味道。只要不開餐館,就不必在乎正不正統。就算開了餐館,不正統也無所謂,只要顧客捧場就行,否則為什麼美國的中菜館裡必定有左宗棠雞這菜?

藝術與戰爭

能吸引我走進首輪電影院的,
通常是在台灣賣座奇差的藝術電影。
這類影片要表達的不只有線性的故事,
還會拋出許多讓你腦筋要轉點彎的問題,
只有專心而不中斷的盯著大螢幕,
才能接收導演透過影象和音效配樂想說的一切。
俄國大導演蘇古諾夫的「攻占羅浮宮」正是這樣的電影,
在台北票房不佳,影評更少。
就怕明天過後草草下片,
早上寫完今天的的小說進度,我就往西門町奔去。
電影的主角是羅浮宮,
穿插後設、資料影片和還原納粹接收羅浮宮的戲劇片段,
導演感慨著藝術和戰爭難分難捨的關係,
思索現實與藝術的輕重問題。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劇院外的名伶

人人喜愛的旅行方式,各自不同。有人喜歡不傷腦筋,交給旅行社和導遊處理一切,只要被動的在異地風光裡移動即可。有人喜歡參考旅遊指南,隨興的按照自己的心情決定路線。更有人完全順著直覺,偏愛去人煙罕至的野地冒險。

讀小說的喜好和旅行方式的選擇,也有點類似。讀暢銷的通俗小說就像跟團旅遊,只要放輕鬆,任由作者支配我們的眼光和感受,小說看完,旅程也就結束,謝謝再連絡。形式前衛的文學作品,總有喜愛自我挑戰的讀者支持。

更有意趣的,卻是看似中規中矩、有故事的小說,卻總能教人讀到一半時,忍不住走向更多的叉路去漫遊,去更新被塵封許久的記憶或想法。毛姆的小說便有這種本領,表面看來是平淡的旅遊指南,其實卻埋藏許多探訪人性的線索,等待讀者主動去尋寶。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脫離現實的善意

坐在冷氣房裡同情辛勤的農夫,在電腦前為保護生態的運動按讚聲援,看著新聞中落海的難民而悲傷流淚,捐個便當錢給地震災民讓我有日行一善的快樂,在咖啡廳和朋友爭論法律對弱勢的不公…我們真是自己所以為的那個好人嗎?

失眠的夜裡,被睡前看的影像勾起這些思緒,索性起來繼續看未完的電影。這部2014金棕櫚獎最佳影片、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土耳其電影「冬日甦醒」,說的正是上流知識份子生活在窮鄉裡的矛盾故事。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也談「重版出來」

因為日劇「重版出來」造成的旋風,引發了出版和寫作界不少討論 。這讓我想到三個重點:
1.為什麼日本韓國的許多知名戲劇都是改編自漫畫?華人圈的漫畫難道沒有這等實力嗎?
2.書本不暢銷,該歸責的是出版社勢利,讀者不上進,或是作者的努力不夠?
3.故事產業的確非常有利可圖,不論是紙本電子書,小說或漫畫,電玩或電影電視,人們渴求著大量的故事來源。但是作者該如何定位自己?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沈默的權利

在亂世中的知識份子,該秉持良心直言抗議,還是保持沈默以求苟活?

納粹和文革時代,面對瘋狂的批判和殺戮時,那些還有一口氣的知識份子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他們不能挺身而出,阻擋時代悲劇的發生?

我心中一直存著這疑問。楊絳過世之後,中國學者徐賁寫了篇「沈默是知識份子的『權利』嗎?」,對於錢鍾書和楊絳夫婦在文革時期的噤聲頗有意見,幸而這把刀沒揮向當時自殺未遂的沈從文,卻也引來大批中國知識份子的抗議。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不愛國者的獨白

網路社群最有趣的,是某些陌生臉友的文章,不識其人而見其心,不時會觸發我埋在心底的想法。就如同一陣遠方吹來的風,拂動樹梢,驚起沈睡在葉片上的甲蟲,驅使它飛得更遠。
他們都不是點閱率很高的名人,只是分享自己透過所學所思而沈澱的見解。昨天有位唸中文博士班的臉友談到經典的台灣文學作品中主打的悲情,不由得讓我想起當年寫論文時選擇研究王文興和七等生的原因。

人皮紙

十四歲那年,他才剛在老家門貼好春聯,沒來得及和村裡的孩子們放過除歲鞭炮,就給路過的一夥強盜兵硬拉了去。背山渡海,原本嬌嫩的皮膚被臭蟲蠻草一再咬嚙,被尖銳的岩片蛇牙削爛了,老繭新疤,外加一枚彈殼的英勇戳記。

他本沒好好唸過幾天書,倒是在駐守東沙島時,聽同袍切齒議論,和人爭讀戰情決報和總統文告時,胸中積累了幾百個響錚錚的方塊字,那般的悅耳痛快,比他自己的心底話還要深邃感人,恨不得這些比槍火白刃還美麗的口號全在一夜間實現。仗著酒意,他裸著上身讓弟兄一刀一劃地刻下:殺朱拔毛、還我河山,左右胳臂各一句。背上還繡了幅光芒萬丈的青天白日。這等豪氣,不好似岳飛麼?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紀念故友

如果出版社同意我的小説前可以不加序文,我只想題贈給故去滿三年的好友,因肝癌英年早逝的傑出譯者蔡佩君。
墨西哥畫家芙麗達的傳記「揮灑烈愛」和這本「知識的騙局」,都是佩君的譯作,妙的是我都買了書,才發現她是譯者。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你的野心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唸高中的姪子告訴我,他上Youtube看「黃金傳奇」和「連環泡」,覺得以前的電視比較好看。我家沒第四台,也很少看電視,無從比較,但以前那些王偉忠製作的搞笑節目我還印象深刻,每天播出的產量也很驚人,陪孩子重看也還會被逗笑。如今的電視台更多,從業人員也倍數增加,硬體設備畫面品質也都提昇不少,為什麼反而做不出深入人心的好內容?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曾經有過的「戲劇王國」美譽早已消失。昨天看到馬欣這篇比較台劇與日韓劇的文章,捉到了重點:「台劇真有拍出年輕人身影嗎?」抑或是為了求淺求快,不願花力氣去做功課,塑造主角的專業背景和常人生活,只偷懶的用舊有的模式和浮誇的噱頭,去包裝愛情戲或家庭劇?

柿子的哲學


形狀:方圓之間。

色澤:向落日借來的橙紅。

觸感:軟而有彈性,如愛人的臉頰。

滋味:甜後若幻的微澀。

產地:冬雪少、春花飛,吃魚吃米會握毛筆的黃種人聚居的沃饒之鄉。

季節:穿毛衣太誇張、光著臂膀怕著涼,台北一年中最短暫的美麗時節。

食用方法:用最悠閒不迫的心情,洗淨一顆飽滿成熟的柿子,去蒂,用指尖小心翼翼剝除薄而透明的膜衣,大約需要默誦完兩遍「秋思」的時間,你將驚喜地看見它表裡如一的色澤,閃耀而誘人。你再無顧忌地咬下那顆滑軟的果實,不必擔心它流出汁液染橘你的唇和衣襟,任舌齒浸濡在若有似無的甜美之中。正當你咀嚼韌實的柿心,揣想這恍惚如雲更如夢的甘澀中隱含著什麼人生況味時,柿子已化為你身體的一部份。

禁忌:柿子性寒好清靜,不可同時享用喧鬧激情的酒與蟹。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編劇點子值多少?

工作兩週,發現寫劇本比起小說容易多了:沒有多到讓人無從選擇的形式和表現手法,只要有了基本的故事線和人物,寫作者只要想出足夠的梗和衝突場景,把形容詞和副詞的修飾降到最低,寫出能讓演員開得了口的人話,推動故事往結局前進就夠了。

因為寫的是喜劇,心情格外輕鬆愉快,每天字數的產量比寫小說多了幾倍,很少有卡關的時候。倒不是事先都想好怎麼下筆,而是腦中的畫面和人物的鮮明性格,自然會指引出劇情的下一步。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寂寞寫作路

有些電影,你看過許多影評,以為懂了,等你真把自己浸泡到影片裡頭去時,才發現之前的評論都搔不到癢處,它們只是為你舖好走向這部電影的路。「寂寞公路」便是這麼一部電影。

許多影評說它是一部公路電影,半自傳電影,兩個同為作家的「大衛」,一是記者大衛立普斯基,一是爆紅的小說家大衛華勒斯,為了貼身採訪,共處了五天,挖掘彼此的生命與寂寞。但這些都只說到劇情的表面,它好看的地方,大概只有曾經孤獨與文字纏鬥,企圖把腦中的思緒轉化成具體故事的人才能體會。

嚴格來說,這不是公路電影,也稱不上自傳,只是一位記者的回憶。兩位主角從頭到尾專注在談話,除了一場近乎為舊情人吃醋的小爭執之外,幾乎不受其他人與事的影響。無名作家對成名作家的嫉妒與羨慕,無疑是兩個大衛最有戲的部份。記者一邊承受著滾石雜誌扒出名作家難堪隱私的壓力,一邊又渴望與作家成為朋友,希望他坦露真正的自己。名作家卻只輕描淡寫的談他的電視上癮症,工作時的自我意識使他選擇獨居,他害羞、自大與暴露狂的作家性格,畢竟心靈敏感的人,如何能毫無戒心的面對陌生人?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偉大的時代來到了」

老舍的劇本「茶館」,開篇就寫到茶館牆上貼著警告:「莫論國事」。那是個緊張的年代,信口評論時事可能惹上殺身之禍,不是意見對立的茶客鬥毆,就是引來巡警逮捕可疑人士。言論不自由的空氣中,人們隱約期盼著一個更好的新中國來到。這部戲搬上舞台之後不久,一個平等、進步且正確的新社會被迎來了,人們說話的權利卻徹底被剝奪了。

這種自我審查的氣氛,無時不在,我們看似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裡,隨口評論政治不再危險,卻更可能引發家庭失和,朋友反目。日子還是得過下去,為了表面和諧,索性閉口不談。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凶手的心


出版社編輯問我「惡女流域」這本小說的創作起點,我突然想到近日引起爭議的小燈泡媽媽。這本小說完成時,鄭捷還只是個普通正常的大學生,小燈泡也還在健康快樂的長大著。

悲劇發生時,我們都想問「為什麼?為什麼凶手要做出這種事?為什麼偏偏受害者是我?」雖然動筆寫這本小說之初,這些慘事都還沒發生,但每天的社會新聞從不缺乏題材。如果我們只站在自己原本的立場去臆測凶手的動機,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小說的起點永遠是疑問,而寫小說便是尋求答案的方式,雖然它很可能只是千萬種答案之一。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白目的勇氣

不久前寫到日本導演伊丹十三的自殺,我提到北野武當時冷酷的一句評論,今天恰巧又看到北野武新書「說真話的勇氣」的廣告,有點感慨。

創作人的首要禁忌就是人云亦云,除非你寫的是心靈雞湯或流行工具書。說真話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被人視為白目的力量,這力量通常來自於名氣。愈是有名的人,說真話愈無所顧忌,反而能得到掌聲,這也是全球當紅的政治主流。北野武作品的特質得力於他的真,不與他人同調,才能保持新鮮的魅力。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逛市場

擅長廚藝或寫美食文章的作家,必定都會提到傳統市場的好處:食材新鮮在地、物美價廉、有人情味、可以挖寶、充滿活力…等等。

這些描寫我雖能領會,卻不敢苟同。小時候偶而跟著媽媽上菜市場,籠子裡探出尖尖喙子的雞和鴨、嚎叫待宰的豬,還有拖著長尾跑過溼黏地板的老鼠,腐壞的菜葉、煮食的香、醃漬的肉和人身上蒸出的汗酸,汽機車的廢氣,彎曲的通道,擁擠的人潮,種種景象和氣味混合在一起,我的逛市場經驗實在稱不上享受。

既然青春留不住

從前上電影課時,老師出了這麼一道題:「不用錶、時鐘、太陽月亮和花開葉落這些現成的手法,要怎麼用鏡頭表現出時間的流逝?」

老師當然沒有從我們這些傻鳥嘴裡得到滿意的答案。我在看「年輕氣盛」這部電影時,驀然想起了這個老問題。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村上隆的藝術論

前幾年村上隆為LV設計的櫻花包非常流行,街上處處可見開著櫻花的可愛笑臉。這位以御宅族次文化和電腦繪圖闖出國際知名度的日本藝術家,便藉由建立品牌,順利的讓自己擺脫貧窮無名的宿命。

雖然我不喜歡村上隆的作品,不過這本「藝術創業論」,倒是讓我很欣賞他作為藝術家的誠實本質。他對創作的意見,打破了藝術至高無上的純潔神話。他提到當代藝術家更需注重歷史的必要性,以及概念革命遠重於主觀美感。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沙韻之溪

初夏的渓水清澈沁涼,這是南澳南溪的水,也就是傳說中的泰雅族少女沙韻失足墜落的那條河流。

這回同行的一位朋友,曾經用電影去追索「沙韻之鐘」的原委,訪問部落耆老和當時仍健在的沙韻之姊。原本只是「蕃婦落溪」這樣的小新聞,為了政治理由,被巧妙的添上文藝色彩和淒美的愛情故事,拍成了一部電影,唱紅了一首「月光小夜曲」,還造就了一個觀光景點,也送走了一位銀行家兼登山家生命的最後一程。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怎麼教人寫小說

市面上教人寫小說的工具書愈出愈多,本土或翻譯的都有,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寫小說。不過這些小說教學書的作者當中,有的是編輯,也有人根本沒出版過小說,只能說這是門好生意,畢竟這種書比小說好賣多了。

內容往往大同小異,不外乎故事線如何舖陳,主角設定,對話場景,投稿須知之類,再觀摩名作家的寫作方式和經典文學片段,跟食譜差不多,準備好大綱場景主角這些基本材料,加上亮點新梗和衝突轉折這些調味料,按照書中指示的比例,一個個步驟確實做到,可以製造出一篇有小說形式的文字。至於能不能吃,那就不關食譜作者的事了。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就愛電子書

這不是開箱文 ,卻是純義務的廣告文。

感謝住日本的好友幫我買的電子書閱讀器Kobo,用了快一年,每次只要有想看的書,我都要查一下有沒有電子版可下載。家裡的客廳和所有的房間都有書架,除了一小部份空間保留給孩子們將來放書用,90%的空間都是滿的,有的還前後放了兩層書,找書時非常麻煩,而且多數都是不會再看第二次的書。想請二手書商來估價,要抉擇該淘汰哪本書,又是精神上的一大折磨。這幾年就大量利用圖書館,前天去圖書館借了一本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放在包裡,重得像磚頭一樣,光是走回家短短一段十分鐘的路程,我的肩膀和手腕就酸痛到不行,恨不得在路上就把書扔了。

因為空間和金錢有限,寫書的人卻不買書,是挺奇怪的。有了比紙本便宜一半以上,甚至免費的電子書,我終於可以不用再節制自己買書和寫書的衝動了。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永不再

送小光去幼稚園的路上,常會遇到一個慢跑的男人,五十歲左右、黑而且汗淋淋的結實身影。早上七點多,這花園社區上千戶人家正要傾巢而出展開新的一天,實在不是適合跑步的時間。只見他咻哧咻哧,忽而輕巧從邊吃早餐邊聊連續劇情的中學生身邊擦過去,忽而在黃燈旋轉的停車場出口原地跑步,耐性等候趕上班的汽車通過,有時還得繞過昨夜誕生在人行道上的破衣櫃或醉漢。早晨的陽光被十五層高的大樓們擋住,當他跑過大樓間窄窄一條金黃溝時,如同鎂光燈一閃的黑色剪影總教錦心上一跳,儘管男人繼續在樓影下跑著,也仍會穿過另一道金黃溝渠,但那隱約莫名的觸動,久久不散。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伍迪艾倫的「罪與罰」

感性的文字與理性的哲學結合,偶而能閃耀出令人迷醉的光芒,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反抗既有的價值觀,突顯得自己白鶴般的優雅不群,更是個迷人的概念。


近年來我常在網路上看到人們分享這類文章。作者滿腹的中外經典,卻能用平易近人的文字,用浪漫的文采,巧妙綴入幾句哲學和出奇的邏輯,好記順口的句法,把一個違背常理的論點包裝得灑脫又強悍,而讀者也從中得到輕盈的思想飛躍,感到一絲背德的快感與自由,卻忘了去叩問更重要的問題:只要把錯誤全用感性的文字美化,硬掰出自圓其說的理論,地球就能因此倒著轉嗎?

老文青伍迪艾倫特愛把文學作品和哲學家拿來當他電影的地基,2015年的「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第三度詮釋他最鍾愛的俄國小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前兩次是1989的「愛與罪」和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

頹廢迷人的中年哲學教授亞伯來到紐約州外一所大學教暑期課程,他是知名的哲學才子,卻也因為好友的意外死亡與妻子的外遇而厭世,以酗酒與風流而出名。人生對他來說不再有意義,即使同時與飢渴的女同事和慧黠的女學生交往,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直到他無意間在餐館裡聽到隔壁的對話,一位庸碌不公的法官,竟想剝奪一位失婚婦人的監護權,把孩子判給她惡劣的前夫。於是亞伯內心的正義感瞬時被點燃,除掉這位法官,讓那陌生女人得以保有她心愛的孩子,為了保護善人除去惡徒,正是他生命的意義。於是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充滿幹勁的去執行這場謀殺,他的哲學知識成為支持這場行動的最有力後盾。

他在課堂上質疑康德的道德原則,嘲笑齊克果毫無行動力的存在主義。他認為平凡的人類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不公不義的事發生,正是漢娜鄂蘭說的「平庸的邪惡」(這句話快成了萬用免洗筷>_<!!),成為不義的共犯,而他要撥亂反正,揭穿這些平庸之惡。這些鏗鏘有力的哲學理論,讓他美化了自己殺人的理由,卻不自覺的扮演起主觀、獨斷、固執的審判者角色,成了另一種荒謬。

之後的情節我就不在這裡爆雷了。只是昨天看到那篇洋洋灑灑的台灣檳榔頌,突然想起不久前看的這部電影,才發現知識份子如亞伯的人還真不少。

人們總會盡可能去找出同質性的論點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願意仔細檢視反方的論點並找出漏洞。自命正義使者,說點令人目瞪口呆的反話固然痛快,但倘若只專注在自己有限的視野,刻意扭曲是非,靠著動人的文字和語言去指黑為白,你所謂的正義,很可能只是另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邪惡。


P.S.檳榔頌的連結及反駁文如下。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說說我的「綿羊月」

         我的長篇小說「綿羊月」上架了。歡迎到此試閱--綿羊月 pubu電子書

         這本書前兩章是十年前寫的,被一種對現實的無力感驅策著寫下,每天看著報上荒謬的頭條,和電視上各種熱血正義的吶喊,只覺得自己是被時代浪潮推擠的浮萍,無根而盲從。站在浪頭上的人自以為能在社群裡捲起狂潮,掌舵破浪,卻對真正操控一切的力量渾然不知。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剩女礙了誰?

最近有支SKII廣告片在對岸發燒,「她最後去了相親角」,不久前台灣也有部紀錄片「剩女,真的?」未婚女性儼然是個不能忽視的主題,讓我恍然記起自己曾被目為剩女的那些歲月,和心理折磨。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對他人的想像

在海邊待了三天,讓清新的海風和冰涼的海水滌清煩擾,和朋友們悠閒的享受當下,快樂就在手邊。

孩子們開心的弄潮逗蟹捉魚,我更愛看的是各種紋路形狀的海畔岩石。沒有兩顆巨石被海水蝕刻出同樣的花紋和色澤,近距離拍下它們,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畫。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笑聲的必要

越灰暗沈重的現實,愈需要用笑聲來詮釋。不是為了逃避悲傷,而是積極的尋求解脫困境之道,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清人性的盲點,也能對生活重燃希望。
最近專挑喜劇片來看,但是片名都被台譯得很芭樂:茱莉安摩爾和納森連恩演的「琳老師卡好」(The English Teacher),還有比爾莫瑞的「歐吉桑鄰好」(St. Vincent),要不是看在這幾位擅挑劇本的演員份上,我差點錯過這兩部令人發噱的清新小品。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聽歌

眼睛生病,索性遵照醫囑休息放空,改讓耳朵上場,只聽電台的流行音樂,順便替下一部小說做取材準備。不論物質和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生活,音樂和故事永遠都嫌不夠。

好幾年沒聽過華語流行歌曲,聽了一整天,得出幾個結論:

一、90%的主題都是關於愛情

二、節奏分明朗朗上口的K歌,必須讓聽眾有自己唱得來的幻覺

三、現代歌詞不流行押韻了。如果沒配合旋律的抑揚,聽起來頗有喜感。有個被分手的女孩悲悽的唱道:「好了,別再哭啦,野雞會中…」(眼睛會腫XD)

四、詞彙貧乏。例如有個大男孩輕快的唱:「就這樣,就那樣,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樣,你到底要我怎麼樣?」還沒聽完,我就開始數羊了。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我愛毛姆

第一次讀到毛姆,是高中英文課本上的「午餐」,被他描寫的肥白蘆筍和多汁水蜜桃引得口水直流,窮作家被貪吃粉絲敲詐的情節也好笑得讓人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