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你的野心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唸高中的姪子告訴我,他上Youtube看「黃金傳奇」和「連環泡」,覺得以前的電視比較好看。我家沒第四台,也很少看電視,無從比較,但以前那些王偉忠製作的搞笑節目我還印象深刻,每天播出的產量也很驚人,陪孩子重看也還會被逗笑。如今的電視台更多,從業人員也倍數增加,硬體設備畫面品質也都提昇不少,為什麼反而做不出深入人心的好內容?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曾經有過的「戲劇王國」美譽早已消失。昨天看到馬欣這篇比較台劇與日韓劇的文章,捉到了重點:「台劇真有拍出年輕人身影嗎?」抑或是為了求淺求快,不願花力氣去做功課,塑造主角的專業背景和常人生活,只偷懶的用舊有的模式和浮誇的噱頭,去包裝愛情戲或家庭劇?

最近常看到知名電視編劇在網路媒體上的專欄文章,主題不外乎是寫文卡關怎麼辦、編劇的低薪和不受出資者尊重等等,卻很少談及職業編劇的寫作訣竅。或許自知編出來的劇即使能換來生活費,卻不大高明,取暖討拍,給想進入行的讀者一點善意的恐嚇,總是比較討巧而不費力,還能換來更多點閱率。看了這類文章,我的腦海裡只會浮現一個字眼:「競爭力」。

能夠靠文字維生,並且名氣大到足夠開專欄,這是許多寫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夢想。眼看著有資格上台競技的人不盡力比賽,卻只待在場邊向觀眾抱怨光線不好擂台太小,讓我不翻白眼也難。就像報稅季節,總有人抱怨政府像吸血鬼,一年所得的20甚至30%就這麼心痛的奉送出去,簡直就像割塊肉似的。依他的觀點,像我這種每年只能退稅的窮鬼,或是先進國家那些動不動就得上繳40-50%稅金的阿斗仔,豈不都該去跳海?

不滿現狀,可以是推著你往前進的動力,卻也可能成為慣性抱怨的來源。如果能後退一步,看清楚自己在專業上的成就和不足,不要把眼光侷限在島內,去看看對岸或亞洲其他國家的同業都在做些什麼。與其抱著自滿的公務員心態,要求老闆或政府給你更多錢,不妨先自問你的工作成果是否夠格。如果能把花在抱怨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增強自己和全世界競爭的能力,那該有多好?

不論哪個行業,競爭都是很殘酷的。被挫折和失敗淘洗過,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還能堅持留在這行,那只是成功的起點而已。要是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只把作品發表在本土文學雜誌,而不曾積極向「紐約客」敲門,儘管同樣是用英文寫作,她的知名度和讀者群必然難以擴散出去,可能還會和諾貝爾獎擦身而過。

小有名氣的寫作者,更需要謙虛。如果編劇不能以對岸同行為假想敵,下工夫去了解各行各業的真實狀況,更用心去寫出高質量的劇本,還認為寫出「爆橘拳」「霹靂火」或大仁哥敗犬女王之類的橋段和人物,能暫時取悅台灣觀眾就夠了的話,她們失業的日子恐怕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