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故事的政治正確

 沒時間追劇,但我對陸劇「人民的名義」和「狂飆」為何能火的原因,還是很有興趣,只是我在台灣,理解上還是隔了一層。就如同有人問我台劇「斯卡羅」和「茶金」都拍得好看又有深度,為何我認為不好,同樣也是只能看到表面的熱鬧。

前幾年看了韓國電影「花漾奶奶秀英文」,是用喜劇包裝的慰安婦故事,讓我驚艷不已,想著也要來寫個台灣慰安婦的小說。前年順利的交出「鐵百合」,寫的是台灣的皇民少女和她無意把女佣送入火坑的故事,很受編輯和讀者好評,出版了電子書,還入圍了台灣歷史小說獎,但最終沒奪冠,影視IP也沒賣掉。更早的一部「浪花」,寫的是晚清渡台,後來製樟腦致富的艋舺女富商故事,同樣也有許多編輯肯定和喜愛,但也沒賣掉IP。

直到看了「斯卡羅」,才發現同樣寫受洋人垂涎的晚清台灣,觀點是否合乎當政者的意識型態很重要,是否合乎史實一點都不重要。寫慰安婦或抗日題材更是沒有票房。之前看過韓國電影「解語花」受到感召,我正好也對日殖時代的台灣流行歌壇感興趣,昨天和我的責編討論下一部小說的主題,我想寫日殖時代的台灣女歌手林氏好,但她參與過反日的台灣文化協會活動,丈夫盧丙丁因為抗日為抓走,很難不碰到政治議題,立刻就被責編否絕,說這種主題會很難賣,寫小說最好別碰政治話題。

為了配合政治正確,學校的歷史教育已經被大幅更動,再加上資方這麼多的自我設限,要把正確的台灣歷史好好寫進小說或戲劇,根本是妄想。從前我以為只有歷史是勝利者洗白己方的論述,如今才真正體認到,原來小說和戲劇是更有力的政治宣傳,主題和方向不合當道所用,寫得再有深度也枉然。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復樂園

 桃園榮家的中秋晚會,因一名辣妹的現場熱舞而上了新聞。有趣的是,該榮家負責人事後道歉,但百分之九十九的網友都認為,難得讓老爺爺開葷是作慈善,沒必要這麼假道學,總比喪禮才請鋼管女郎來跳艷舞的好。看來現代人的觀念開放多了,不再把老人的性當禁忌。


前陣子剛讀完渡邊淳一的「樂園三部曲」,其中的「復樂園」主題正是老年情慾。醫生來棲為了彌補當年阻止父親再婚的遺憾,在父親死後留下的土地上,蓋起一家名為「Et Alors」的高級老人公寓,讓65歲以上行動能自理的富裕老人付費入住,單身或夫婦都歡迎。


法文「Et Alors」意為「那又如何?」,院長來棲希望辛勤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家,能夠放在一切責任義務,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再受道德束縛,隨心所欲的當個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把公寓打造成老人的烏托邦。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誘惑者的日記

 中秋前夕的物流貨運都很忙,我整理好待售的舊書滿到不行,乾脆化整為零,一一親自扛到離家不到一百公尺的超商寄送。這兩年勤練重訓,陶侃搬磚一次十公斤是小case,就這麼搬運十幾趟,終於出空一半的藏書,連店員妹妹都認得我這個寄書狂魔了。


雖說清書不手軟,但碰到少數幾本愛書,過往的甜蜜回憶頓時湧上,書頁有些不平了,與其被二手書商淘汰,我寧可把它們留下來。這本齊克果「誘惑者的日記」便是其一,看了很多次,連他的譯者孟祥森也成了我文青時代的偶像。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清書架

 花了750元台幣加入微信讀書的年卡會員,還把愛看書的老爸和兒子也拉進坑裡,讓他們隨時能在手機Kindle閱讀器上看自己想看的書。只要看到心動的書,我就直接加進書架,也不知何時才有空讀,不知不覺累積了快一百本。


偶然抬頭,看到書架上塞得滿滿的實體書,原本想把這些藏書當傳家寶,但孩子從不動手去架上找書,將來我的老花眼只會加重,更不可能再去讀實體書的小字,還不如早些把這些舊書清出來,找到更懂得珍惜它們的新主人。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愛書人的電影

「愛書人」這個詞,在每個人的定義不盡相同。以往多半指為了買書藏書,特別打造私人書庫的風雅人士,成天泡在書店和圖書館,手不釋卷的四眼田雞,或是窮到三餐無著落也要買書的書痴。


當實體書已不再是唯一載體的今天,愛書人的定義更加多變。但對我來說,書本的形式不是重點,內容才是,不論是牛骨、羊皮紙、竹簡、紙張或數位化,都是書,沒有值得流傳的知識和內容,載體再精美昂貴也沒有意義。換個角度來說,如果知識本身經得起時空考驗,能引發不同時地的人心共鳴,即便只能以口述方式流傳,依然能滿足愛書人的渴求。


前幾天看的兩部電影,恰好都和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