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怎麼教人寫小說

市面上教人寫小說的工具書愈出愈多,本土或翻譯的都有,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寫小說。不過這些小說教學書的作者當中,有的是編輯,也有人根本沒出版過小說,只能說這是門好生意,畢竟這種書比小說好賣多了。

內容往往大同小異,不外乎故事線如何舖陳,主角設定,對話場景,投稿須知之類,再觀摩名作家的寫作方式和經典文學片段,跟食譜差不多,準備好大綱場景主角這些基本材料,加上亮點新梗和衝突轉折這些調味料,按照書中指示的比例,一個個步驟確實做到,可以製造出一篇有小說形式的文字。至於能不能吃,那就不關食譜作者的事了。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就愛電子書

這不是開箱文 ,卻是純義務的廣告文。

感謝住日本的好友幫我買的電子書閱讀器Kobo,用了快一年,每次只要有想看的書,我都要查一下有沒有電子版可下載。家裡的客廳和所有的房間都有書架,除了一小部份空間保留給孩子們將來放書用,90%的空間都是滿的,有的還前後放了兩層書,找書時非常麻煩,而且多數都是不會再看第二次的書。想請二手書商來估價,要抉擇該淘汰哪本書,又是精神上的一大折磨。這幾年就大量利用圖書館,前天去圖書館借了一本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放在包裡,重得像磚頭一樣,光是走回家短短一段十分鐘的路程,我的肩膀和手腕就酸痛到不行,恨不得在路上就把書扔了。

因為空間和金錢有限,寫書的人卻不買書,是挺奇怪的。有了比紙本便宜一半以上,甚至免費的電子書,我終於可以不用再節制自己買書和寫書的衝動了。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永不再

送小光去幼稚園的路上,常會遇到一個慢跑的男人,五十歲左右、黑而且汗淋淋的結實身影。早上七點多,這花園社區上千戶人家正要傾巢而出展開新的一天,實在不是適合跑步的時間。只見他咻哧咻哧,忽而輕巧從邊吃早餐邊聊連續劇情的中學生身邊擦過去,忽而在黃燈旋轉的停車場出口原地跑步,耐性等候趕上班的汽車通過,有時還得繞過昨夜誕生在人行道上的破衣櫃或醉漢。早晨的陽光被十五層高的大樓們擋住,當他跑過大樓間窄窄一條金黃溝時,如同鎂光燈一閃的黑色剪影總教錦心上一跳,儘管男人繼續在樓影下跑著,也仍會穿過另一道金黃溝渠,但那隱約莫名的觸動,久久不散。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伍迪艾倫的「罪與罰」

感性的文字與理性的哲學結合,偶而能閃耀出令人迷醉的光芒,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反抗既有的價值觀,突顯得自己白鶴般的優雅不群,更是個迷人的概念。


近年來我常在網路上看到人們分享這類文章。作者滿腹的中外經典,卻能用平易近人的文字,用浪漫的文采,巧妙綴入幾句哲學和出奇的邏輯,好記順口的句法,把一個違背常理的論點包裝得灑脫又強悍,而讀者也從中得到輕盈的思想飛躍,感到一絲背德的快感與自由,卻忘了去叩問更重要的問題:只要把錯誤全用感性的文字美化,硬掰出自圓其說的理論,地球就能因此倒著轉嗎?

老文青伍迪艾倫特愛把文學作品和哲學家拿來當他電影的地基,2015年的「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第三度詮釋他最鍾愛的俄國小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前兩次是1989的「愛與罪」和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

頹廢迷人的中年哲學教授亞伯來到紐約州外一所大學教暑期課程,他是知名的哲學才子,卻也因為好友的意外死亡與妻子的外遇而厭世,以酗酒與風流而出名。人生對他來說不再有意義,即使同時與飢渴的女同事和慧黠的女學生交往,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直到他無意間在餐館裡聽到隔壁的對話,一位庸碌不公的法官,竟想剝奪一位失婚婦人的監護權,把孩子判給她惡劣的前夫。於是亞伯內心的正義感瞬時被點燃,除掉這位法官,讓那陌生女人得以保有她心愛的孩子,為了保護善人除去惡徒,正是他生命的意義。於是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充滿幹勁的去執行這場謀殺,他的哲學知識成為支持這場行動的最有力後盾。

他在課堂上質疑康德的道德原則,嘲笑齊克果毫無行動力的存在主義。他認為平凡的人類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不公不義的事發生,正是漢娜鄂蘭說的「平庸的邪惡」(這句話快成了萬用免洗筷>_<!!),成為不義的共犯,而他要撥亂反正,揭穿這些平庸之惡。這些鏗鏘有力的哲學理論,讓他美化了自己殺人的理由,卻不自覺的扮演起主觀、獨斷、固執的審判者角色,成了另一種荒謬。

之後的情節我就不在這裡爆雷了。只是昨天看到那篇洋洋灑灑的台灣檳榔頌,突然想起不久前看的這部電影,才發現知識份子如亞伯的人還真不少。

人們總會盡可能去找出同質性的論點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願意仔細檢視反方的論點並找出漏洞。自命正義使者,說點令人目瞪口呆的反話固然痛快,但倘若只專注在自己有限的視野,刻意扭曲是非,靠著動人的文字和語言去指黑為白,你所謂的正義,很可能只是另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邪惡。


P.S.檳榔頌的連結及反駁文如下。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說說我的「綿羊月」

         我的長篇小說「綿羊月」上架了。歡迎到此試閱--綿羊月 pubu電子書

         這本書前兩章是十年前寫的,被一種對現實的無力感驅策著寫下,每天看著報上荒謬的頭條,和電視上各種熱血正義的吶喊,只覺得自己是被時代浪潮推擠的浮萍,無根而盲從。站在浪頭上的人自以為能在社群裡捲起狂潮,掌舵破浪,卻對真正操控一切的力量渾然不知。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剩女礙了誰?

最近有支SKII廣告片在對岸發燒,「她最後去了相親角」,不久前台灣也有部紀錄片「剩女,真的?」未婚女性儼然是個不能忽視的主題,讓我恍然記起自己曾被目為剩女的那些歲月,和心理折磨。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對他人的想像

在海邊待了三天,讓清新的海風和冰涼的海水滌清煩擾,和朋友們悠閒的享受當下,快樂就在手邊。

孩子們開心的弄潮逗蟹捉魚,我更愛看的是各種紋路形狀的海畔岩石。沒有兩顆巨石被海水蝕刻出同樣的花紋和色澤,近距離拍下它們,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