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剩女礙了誰?

最近有支SKII廣告片在對岸發燒,「她最後去了相親角」,不久前台灣也有部紀錄片「剩女,真的?」未婚女性儼然是個不能忽視的主題,讓我恍然記起自己曾被目為剩女的那些歲月,和心理折磨。


20歲大學都還沒畢業,就開始被安排相親,早早被貼上滯銷品的標籤。過了30,最怕的就是過年,還有各種有長輩的聚會,熟親戚和半生的外人齊聚一堂,關心你的隱私和未來,還好意的給你忠告:「幾歲啦?有沒有男朋友?別太挑了,眼光別那麼高。」言外之意就是隨便找人嫁了吧,免得成為父母的心頭刺。

年輕氣盛的我還不懂,說這些話的人都是有口無心,所以只會冷眼相對,或乾脆避免出席。再過幾年,他們還是有現成的話來招呼: 「哪時結婚哪?」「什麼時候要生小孩啊?」「要不要再生老二啊?」都只是沒話找話說的變奏,沒人問你「哪時要死啊」就謝天謝地了。

這是華人文化中獨特而惱人的交際語言,個人的事是公眾的事,把人的價值簡化在扁平的框架裡,方便在一大群親友中辨識你模糊的面孔。說的人自認是善意的關切,在被問的人心底烙下的,卻是無形的歧視。

不論剩女剩男,能獨立照顧好自己,自由無牽掛,想做什麼、多晚回家都沒人管,在開放的今日社會,性需求也不再是問題。沒有夫妻問題婆媳關係和子女教養的煩惱,父母家人有需要時,還可以幫忙照料,沒什麼不好。愛情和婚姻決不是消除寂寞的靈藥,離婚或失偶的風險隨時都有,人生在世,不論已婚不婚,永遠都有寂寞的課題要面對。

找到相伴一生的人不容易,不如先學會享受獨處的快樂。剩不剩女是別人的問題,是說者偏狹的無知,而不是女性必須背負的重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