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白目的勇氣

不久前寫到日本導演伊丹十三的自殺,我提到北野武當時冷酷的一句評論,今天恰巧又看到北野武新書「說真話的勇氣」的廣告,有點感慨。

創作人的首要禁忌就是人云亦云,除非你寫的是心靈雞湯或流行工具書。說真話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被人視為白目的力量,這力量通常來自於名氣。愈是有名的人,說真話愈無所顧忌,反而能得到掌聲,這也是全球當紅的政治主流。北野武作品的特質得力於他的真,不與他人同調,才能保持新鮮的魅力。


〞道德這字眼真的很膚淺,要說有多膚淺,就像洗手間貼的標語:「保持洗手間清潔」般膚淺。〞把標語連結到道德問題,然後橫加議論,其實也是一種膚淺。

有一陣子,我特別喜歡研究公共場所的標語:「請勿亂丟垃圾」的牌子下必然有好幾袋垃圾,牆上斑駁的白鐵漆著「反攻大陸」,想想當年台灣的風雨飄搖,不覺有些淒涼。就我看來,這些標語算不上道德警語,卻是一種對抗現實的懇求與呼喊,因為多數人並不會認真看待它。

至於「作好事心情好」,也只是為了用最短字數得到效果的口號,認真追究起來,最粗淺的道德,都是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發。我會讓座,因為我懷孕時經常得到他人的善意禮讓,深知行動不便的長者孕婦和小孩在晃動車廂裡的危險,看到他們隨時可能跌倒,我便無法坐得安穩。保持廁所乾淨也未必是空話,誰都討厭髒臭的公廁,與其責怪別人,何不從自利的角度去保持清潔?

如果你選擇決不讓座或弄髒廁所,還能夠怡然的不抱怨別人缺少公德心,那真是可喜可賀。

如果為了得到他人認同,違背自己意願去做合乎禮儀美德之事,那才叫虛偽。經過思考之後的擇善固執,即使被罵白目,也能說出個道理來,而不是任性的憑直覺而行,甚至傷害他人。集體生活的自由有其限度,那才是道德真正的作用。

至於要不要趕流行追逐夢想,那是每個人的選擇,教科書和媒體掌握在當權者手上,反映的只是當下的價值觀,未必是真理。離開學校後,還會真心相信教科書的人有多少?其實它和標語一樣,約束力不大。人畢竟是會思考的動物,選擇清貧或節制的生活,定義自己的成功與幸福的人也不少,只是很少被注意罷了。

這本不大有邏輯的隨筆只能拿來作消遣讀物,和人生智慧沾不上邊。畢竟凡人如你我,每天要面對的不是鏡頭,而是他人與自己的當下感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