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天才柏金斯的堅持

「天才柏金斯」這部根據真實改編的電影,簡直像個神話。

它不但集合了柯林佛斯、裘德洛和妮可基嫚這些A咖明星,同台演出一部有點悶的非好萊塢電影,對於今日的寫作者和出版人而言,也是難能再現的傳奇。

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編輯柏金斯接受了被所有出版社拒絕的作家湯瑪斯伍爾夫,看出他的潛力,花上兩年時間,從蔓草雜生的龐大初稿,和混亂無節制的私生活裡,磨出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和暢銷作家。沈穩老練的編輯和精力旺盛的作家,撞擊出兩部閃亮而永恆的鉅著:「天使望鄉」和「時間與河流」。



然而天才的狂暴光芒,註定要使旁人受苦。同樣被柏金斯發掘的作家海明威和費茲傑羅,活得比伍爾夫更長,也寫得更久,明白寫小說不同於寫詩,不只需要天才,更需要真實深入的生活體驗,與對他人的理解。

電影中,作家湯姆旁若無人的狂躁,寫作時的豐沛熱情,對自己天賦的信心,有時看來很惹人厭,卻讓我會心一笑。特別是他帶著古板的柏金斯到黑人酒吧去,感受爵士樂現場即興的熱力,去體會作家創作節奏的那場戲,看似野性卻又自有韻律的音樂,正是推動創作者的力量。也許與他人不合拍,卻得堅持跟著只有自己聽見的鼓聲前進。

編輯柏金斯冷靜不多話,從頭到尾都戴著帽子,彷彿要保溫他對文字工作的高度熱愛,卻更像與家人和世界保持距離的象徵,也只有湯姆寫給他的最後一封信,才能讓他摘下帽子,好好痛哭一場。

如果湯瑪斯吳爾夫沒有因病驟逝,如果他再活得久一點,寫得多一點,不再只寫自傳體小說,或甚至變得下筆艱辛,是否就能理解到「大亨小傳」的作者費滋傑羅晚年的磨難呢?


看完電影,想起許多過了中年就不再寫小說的本地作家,還有永遠不曾缺少的新星小說家,祈望他們能聽見心底的鼓聲,不為錢不為名,堅持著為自己寫下去。沒有文學,我們還能過得下去,但少了那點堅持,生命就只是盤沒有味道的菜,吃完了只留下空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