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難以承受的父愛

因為拉赫曼尼諾夫,想起了1996年的電影「鋼琴師」(Shine)。感謝朋友幫我找到這部老片,我才能重溫許多早已遺忘的情節,也再一次震懾於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和他嚴格的父親之間虐心的父子關係。

赫夫考生於一個貧窮的波蘭裔猶太家庭,他的父親一直遺憾自己的音樂夢早早就被粉碎。為了圓自己的夢想,他不單自學音樂,還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唯一的兒子大衛身上,親自教他彈琴,以他能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目標。就當大衛的才華受到矚目,受到專業老師指導,並得到前往美國深造的機會時,他的父親卻悍然不准他離家,認為只有自己最愛兒子,知道什麼才是對他最好的。



大衛不敢反抗父親,又渴望走向世界,精進琴藝,卻只能用消極的方式,例如在浴缸拉屎的舉動來抗議。在一位女作家的鼓勵下,他申請到英國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即使受到父親狂怒的毆打和斷絕關係的威脅,他依然決定離家去倫敦。他沈浸在全然自由的空氣和教授的賞識中,依然想尋求父親的贊同,因此他選擇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為校內比賽曲目。為了表現出樂曲中的狂熱,他傾盡全力,最終在台上完成精采的演出,也精神崩潰的倒下,住進病院裡,度過無法再碰鋼琴的十年。

出院後的大衛成了別人眼中的神經病,但他一有機會進入酒吧彈琴時,他出色的琴藝卻震驚了所有訕笑他的人。在酒吧演奏古典鋼琴的大衛,成了轟動的新聞。父親得知這消息,某天突然現身在他眼前,告訴他全世界只有父親最愛他,大衛見到父親,卻驚嚇的語無倫次。幸而他和一位富有的星相學家結婚,在她的幫助下,他的天才不再被埋沒,成功的回到音樂廳裡重拾演奏事業,並曾經巡迴到台灣演出。


雖然這故事有個Happy Ending,但是驚悚的父子情卻令人以釋懷。父母疼愛子女是天性,但如果我們忘了子女也是獨立的個體,總想掌控一切,這份愛就成了負擔,直昇機父母只會養出無法為自己負責的孩子。與其說這部電影讓觀眾體會到音樂的熾熱與美好,不如說它更像在敬告天下父母:孩子不是你的一部份,要懂得適時放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