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小說拍成電影,誰成就了誰?

好小說只會拍成爛電影,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幾乎沒有一部好下場,即使是李安也征服不了她的文字。但好電影會來自爛小說嗎?

正準備寫下一部小說,想起電影「刺激1995」的幾段對話和場景,便讀起電子書裡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蕭山克的救贖」,簡直就像在腦中重新看一次電影。看了作者後記才知道這只是部中篇小說,和我很喜歡的另一篇故事,改編成電影「站在我這邊」的「Body」,都收錄在他的「四季奇譚」中。


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我不大欣賞,文字有時也囉嗦得很。雖然被定位成娛樂小說暢銷作家,但他對自己的文學定位一直很有野心。也因為他對寫作的高度自律和豐富經驗,他寫人的感情,不用漂亮詞藻或複雜的哲理,卻樸實得能打動人心。

「蕭山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很傳奇,如今它在影史經典的排行榜上,始終和「教父」在第一二名之間拉鋸。當年這部花了2500萬製作的電影,口碑不錯,但票房只有2800萬,在當年的奧斯卡入圍7項,卻統統摃龜,因為那年的大贏家是「阿甘正傳」。但是過了不久,這部電影重新出現在電視和影片出租店時,卻打開了市場,重播率極高,也得到更多影迷的好評與推薦。經過20幾年,提姆羅賓斯為了重獲自由的耐性冷靜,和摩根費里曼獄中的精明、出獄後的畏縮茫然,都還深烙在我的記憶裡。

當初製片會挑上這部小說來拍,眼光很獨到,投資者也很大膽。主戲全在監獄和一群囚犯,除了麗泰海華絲和其它女星的海報,沒有半個女性角色。故事也很簡單,一個被控謀殺妻子和情夫的銀行家,花了27年,用兩把小石錘挖出通道逃獄,從旁觀的獄友敘述並評論,這個故事便有了溫度與立體感。這樣的電影注定賣不了大錢,卻像故事中的主角安迪一樣,耐心的一點一滴鑿穿別人認為堅硬的石牆,穿越了時空,進駐到許多當年錯過它的人家裡的螢幕上。

書和畫作在一開始不受注意,多年之後才突然出名的例子太多了,但在製作就以商業性為考量的電影上,這種起初不受注意,卻能長銷的作品是罕見的特例。

這部電影的成就,該歸功於寫得史蒂芬金的好故事。雖然小說寫得很平淡,但也正是它的情節簡單,意義明確,能讓導演和演員輕易捉住重點並全力發揮,才拍得出好電影。相較之下,文字意涵和象徵意義豐富的小說,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想挑戰它的電影人,往往像瞎子摸象,只能片面發揮,卻很難超越小說本身。

文字和電影各有所長,小說的好壞和電影其實沒有必然的正反關係,只能說,不是所有的小說都適合搬上銀幕。文字無形的想像之翼,終究還是它在影象充斥的當代文化中,無可取代的鋒利武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