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慢想的必要



想起這個老笑話。

小明:爸爸,我昨天夢到上天堂,還見到上帝了。
爸爸:喔?天堂是什麼樣子?
小明:那裡就像個超大型鐘錶店,上帝說,每個時鐘就代表一個人,智慧愈高,時鐘走得愈慢。
爸爸:你有看到我的時鐘嗎?
小明:有啊,上帝指指身邊的電風扇說,這個就是你爸爸!

看完「慢想力」這本書,這個笑話就沒那麼好笑了。資訊爆量、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大部份的清醒時間都被「智慧」手機綁架著,腦子像電扇一樣呼呼的轉。數數看,你身邊還剩下幾座慢慢走的智慧時鐘?



「慢活」、「慢食」都曾蔚為流行,「慢想」也是倚賴數位產品的現代人所需要的。我們忙著在螢幕上接收各種資訊,來不及分辨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垃圾,而我們的專注力早就被跳躍式的閱讀所分散。無聊成為多數人的敵人,也成為商機,各種影音娛樂或自媒體爭相捉住我們的眼球,愈容易取得的快樂愈能得到最多點閱率。但是關上手機,還能有多少深度的知識存留在你腦子裡?

因此當我們想尋找創意和新點子的孵育期,最好暫時停止思考手邊的問題,或轉而從事完全不相關的活動。這過程需要耐性。但如果我們被過多的數位產品分散注意力,沒有讓腦袋淨空,便沒有空間讓新點子進入。解決問題或創造所需的深度思考,跟慢想和不思考有直接關連。

書中最讓我贊同的一點,就是做白日夢的重要性。睡覺是我最喜歡的事之一,也是孵化創意的管道,可以暫時跳脫現實的思緒,特別是在意識混沌的邊緣時,各種古怪荒謬的點子都會不受控制的迸跳出來。也許醒來時我會發現,那些點子太荒唐,但是高明的點子往往來自愚蠢的錯誤。不讓自己嘗試錯誤,我們永遠只會停留在舊有的保守格局中。

「人類心智對待新點子的方式,就是拒絕。深度思考太具分裂性、高風險而且雜亂,因此它的主要敵人之一,就是恐懼和惰性。偉大的點子是難懂的,因為它和已知或已有的經歷並不直接相關。群眾往往拒絕與現有觀念格格不入的新點子,也不接受醜陋、不尋常或不一樣的事物,哪怕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漸漸不再那麼排斥。」

忙碌已然成為微妙的社會象徵,代表一個人是重要且成功的。忙碌使我們問不出關於自己的艱深問題,我們不喜歡與自己的想法獨處,一如不喜歡被人看到自己無所是事,但這是電子時代兩個形影不離的討厭鬼。電郵、簡訊、交友網站等讓人讓我們跟別人的溝通看似變多,手機誘使人們做出反應而不是反思,彼此的傾聽與理解卻更少了,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最終只剩下表淺的交談與互相按讚。

世界需要平靜沈著,而不是更多的噪音和分散注意的事物。偶而放下所有的事,讓自己擁抱無聊吧!「什麼都不做」不僅是人生僅存的少數奢侈事情,也是一種心情狀態,容許我們放下外在一切來探索內心深處。放慢腳步去思考,慢讀一本書,重拾專注深入的態度,才能擺脫數位時代的焦慮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