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被低估的喜劇

腦袋的保險絲快燒斷時,看喜劇是最紓壓的享受。

喜劇輕鬆好笑,卻也最難寫。年輕時我們愛看悲劇,因為它寫出人性崇高的一面,也讓我們感受到悲壯或淒美,餘韻久久不散。喜劇卻正好相反,總要把人的缺點和醜態放大,大笑之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等到上了年紀,煩惱和壓力多了之後,要看嚴肅的悲劇,得先空出心情和時間,喜劇卻沒那麼挑剔,更適合淨化疲憊的身心。


最近每晚都要看兩集「宅男行不行」,才能放空入睡,笑果和洗個熱水澡是差不多的。雖然套用「三人行」「六人行」以來的基本模式,但喜劇要寫得笑點連連,除了主角的幼稚無厘頭之外,生活細節的觀察,編劇對人性也要有理解與同情。例如劇中的靈魂人物謝爾登,是個自我中心又有亞斯柏格症的高智商媽寶,但是搞懂他的想法和行為模式,他的自目除了好笑還有點可愛,只是會讓朋友凍未條。另一部以台灣家庭為主角的「菜鳥新移民」就讓我笑不大出來,早熟的小孩要克服歧視,千方百計想打入美國生活圈的大人,其實挺苦悶的。

古希臘喜劇不光為了娛樂,還有教導功能。喜劇中的諷喻功能,特別聰明能說反話的作者才能掌握得好。好的喜劇難得,幽默小說更少見到。回頭想想台灣這些年的喜劇,除了王偉忠的綜藝短劇,早年許不了朱延平的電影,還有近年來豬哥亮的賀歲片,似乎都脫離不了以底層人物為主角、用女性和身體舖笑梗的低階模式,就連被封為喜劇小說家的王禎和與王湘琦,似乎也未能脫離這種窘境。這種喜劇不單難笑,還有被愚弄的感覺,創作者輕視觀眾(特別是女性)的意圖太明顯,讓人渾身不自在。也許喜劇在我們的文化中,長久被低估了,以為它只能等同低級笑話。


明天要偷空去戲院看伍迪艾倫的「咖啡.愛情」,我每天都需要好好笑一笑,徹底放鬆。各位心目中有什麼特別上乘的喜劇,也請推薦給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