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孤獨的清醒者--讀東野圭吾「天空之蜂」

20幾年前我在報社當實習記者時,聽說核廢料很可怕,上面又派我去採訪原能會,我被自己對輻射的邪惡想像嚇到落跑,從此堅決反核。幾年前當反核成為主流,我才發現自己對核電一無所知,反對得可笑而毫無意義,於是努力在網路上吸收基本核電知識,不再讓感性凌駕理性。這兩天同時看這本1995年的小說和2015年拍的電影,再看看網路上別人寫的書評影評,只把「天空之蜂」當成反核作品,實在太小看作者東野圭吾的企圖。

在娛樂之外,還能讓讀者去思索日常社會現象背後的問題,這是東野圭吾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作家的創作野心。雖然出身工程師,對「天空之蜂」裡提到的核電廠和軍用直昇機技術,他還是個門外漢,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學習這些專業知識,這本充滿一堆科技術語、長達21萬字的小說格外的硬,當年書賣不好可以想見。直到311福島事件之後,人們才又回頭去注意到這本小說,讚他是先知,電影公司不惜耗資打造巨無霸直昇機,請來熟男偶像江口洋介和本木雅弘主演。


政府號稱核電安全,但萬一有人惡意綁架並遙控超大直昇機,威脅如果不全面停止使用核電,就要讓它墜落在運轉中的反應爐上,會發生什麼可怕的災難?警方起初鎖定在反核人士,逐漸發現參與此事的不只一人,核電專家之中還有內鬼。主謀者原本是參與設計直昇機、得過勳章的前自衛隊員佐竹,但後來因故被除役,淪落為核電廠除污的清潔工人,眼見罹患白血病而得不到職災賠償的年輕朋友死去,他對國家和核電廠這些把人們當工具、用完即丟的作為心生不滿,他想用這場驚天動地的綁架,引起全國上下關注這些人的命運:「有些工作再怎麼令人討厭,都必須有人去做。你們不該因此忽略他們的存在。」

替他作內應的核電專家三島,因為兒子自殺而深深痛苦,最後才發現兒子同學中有人受父母大力反核的影響,在班上製作海報宣揚反核理想,但小孩子對核電一知半解,只因為三島在核電廠工作,同學們深信他兒子身上沾滿輻射,沒人敢靠近他,並且在他的筆記本上塗寫種種霸凌和仇視的字句,小孩承受不住同儕壓力而尋短,三島的妻子也離他而去。三島在兒子死後才查出這些真相,並且拜訪了那個反核家庭,發現那家人也承受到來自擁核者的迫害而遷走。

三島忘不了兒子死時,那些同學和大人沈默的假面,沒有人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只因為大家都不相信自己也推了一把。核電廠有必要存在嗎?只為了供應人們無限制的電力需求和經濟發展,讓自己暴露在可能的萬分之一風險中,真是明智的做法嗎?他和佐竹合作,就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核電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被蜂螫過一次,你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了眼前的舒適便利,要付出多慘痛的代價。但也因為他的目的只在警告,深知輻射大量外洩的危險,因此他選定的新陽核電廠,是最新式的滋生反應爐,核廢料不多且貯放在地下室,不至於因為直昇機的墜落而造成重大災害。

然而政府和核電廠這些「萬惡的權力巨獸」,畢竟還是道高一尺,用了核電廠模擬停機的畫面,透過媒體放送核電廠停止運作的新聞,要所有公共場合及國民共體時艱,一律節電,騙過遙控直昇機的佐竹。三島看破政府用欺騙的手段,賭上人民的性命,卻也只能無奈的俯首認罪。

忽然想起魯迅用鐵屋的故事,來說明他為什麼寫小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用小說來喚醒讀者,固然有些理想主義者的天真,但我也很難想像,假如一個時代裡缺少這麼幾個大聲疾呼,想喚醒沈睡眾人的清醒者,那會是何等黑暗的世界?「天空之蜂」所說的,其實也就是這麼幾個清醒者絕望疾呼的故事,儘管他們的手段很極端,也未必成功的喚醒多少人。大家依舊無所知覺,一邊享用電力帶來的好處,一邊疾呼核電要零、要核廢料滾蛋、也不要火力污染,卻忘了我們正是便宜電力的既得利益者,只在風和日麗的春秋兩季上街歡樂反核,又能滿足自我感覺良好的正義。現代人早已無法想像沒有冷氣沒有電梯不滑手機,不再富裕悠閒任意消費、一切靠手動和走路的日子。


若不是311的蜂螫,這本「天空之蜂」恐怕還是引不起太多讀者的注意。但是這本書決非為了反核而寫,卻更接近漢娜鄂蘭所言的「平庸的邪惡」。最大的邪惡,往往不是被妖魔化的政府或電廠,而是不做深入思考、只會跟著潮流起舞的追隨者,或袖手旁觀、只求自保的沈默大眾。

電影做了大幅度改編,為了更有戲劇效果,有些細節是誇張了點,但精神大致不變。末了,加上原著沒有的一段:當年直昇機設計師湯原的兒子,頑皮爬進被操控的直昇機,驚險獲救。孩子被自衛隊員的英勇感動,長大後也成為自衛隊的直昇機長,在311事件之後飛到福島核電廠附近參與救援,驚喜巧遇也在現場幫忙的技師父親:「你也在這裡?」

也許我們無力改變外在世界,但只要盡力而為,做你本份內的事,哪怕對別人只有一丁點的影響,或許未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悲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