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從火車到高鐵

昨天搭高鐵一日遊,去雲科大講小說創作,順便向首投族宣傳16號公投。
路程漫長,總共花了我11個小時,但是推銷的理念不只一件,希望值得。

小說寫到淡水開埠通商,洋商紛紛進駐台灣謀求商業利益。
艋舺郊商們保守排外,容不得男女雜處的茶葉工廠,認為有傷風化。
之後更打砸了設在艋舺的洋人教會,最後洋人只得到大稻埕尋求發展,
也促成大稻埕興起、艋舺日益沒落的契機。

明明是一百多年前的台灣舊事,寫著寫著,竟覺得與今日處境如此相似。



最近面對反核人士說明公投內容時,也常有面對反火車清朝人的感慨。

在世界各國爭相修築便利的鐵路時,英商怡和洋行假借修馬路為由,
在上海至吳淞之間,修了15公里的鐵路,人民視火車頭為黑色妖馬,
傳出種種妖馬殺人的恐怖謠言,清廷大為光火,花了20萬白銀買下,全部拆光。
後來這些毀的鐵軌送到台灣,也幸好有遠見的劉銘傳認識到洋務的重要,在台灣北部架設鐵路,
使台北成為當時全中國最現代化的地方。李鴻章則繼續在中國努力推動洋務,但阻力不斷。


來看看清朝人反火車的理由吧!

第一,「鐵路若開,恐轉便敵人來犯之途」,擔心侵略者利用鐵路運送兵力和物資。

第二,「鐵路一開,則中國之車夫販豎將無以謀衣食,恐小民失其生計,必滋事端」,
擔心增加失業,引發社會動亂。


第三,鐵路「於民間田廬墳墓有礙必多阻撓」,擔心破壞風水。

第四,鐵路「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恐至擁擠磕碰」,擔心火車引發車禍。

還有大臣認為,鐵路「開闢所未有,祖宗所未創」,並將修路與「災變」聯繫起來,
說什麼清宮太平門大火就是「天象示儆」。對此,李鴻章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予以解釋,
像小學老師一樣介紹鐵路的基本知識,或者駁斥對方的無稽之談。

花了偌大力氣,清朝終於在20年後才再度修築鐵路。


劉銘傳在台灣舖設鐵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艋舺富商又大力反對,影響風水、黑色妖怪殺人的說法依舊陰魂不散,
最後只得以大稻埕為中心,修築到今日的松山,再逐漸延伸到南港汐止。


清朝人的愚昧,現在看來固然可笑,面對新科技,我們不也保有類似的守舊和恐懼?
面對陌生的事物,有多少人能承認自己的無知,放下第一時間的偏見,去虛心理解呢?

一味的堅持己見,不願聽見不同的聲音,即使成功逼退心中認定的科學怪物,
錯失的良機,未來的損失,又豈是我們現在短淺的見識所能預料?將來還能有彌補的機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