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手機和書,你選哪一個?

昨天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則新聞:一是根據調查,有四成以上的台灣人去年沒看過一本書。二是智慧手機的銷售量逐步下滑中,只能通訊用的基本款手機又重回市場。

其實這些不算是新聞了,而是每個現代人都能感受到的惡習。隨著網路的興起,手機把我們日常的空閒填得滿滿,生活不再無聊,片段的訊息和酷炫的影像抓住我們的眼球,各式免費的娛樂唾手可得,誰還會拿書本來折磨自己啊?


一年一度的國際書展才剛結束不久,官方照例又發表樂觀的數據,顯示曾經跌到谷底的出版量和銷售量有回春的跡象。然而在長期關注書市的人眼中,這些數字的意義,就像是減肥的人和磅秤的關係:數字讓你很開心,但現實是,你依然穿不上舊日的牛仔褲。

台灣的書市有先天的限制,市場小,成本很難降得下來,出版社只好以書養書,拼命出新書,寄望能撈到寶,若有一兩本大賣的暢銷書,就能回本大賺。這種策略下產生的大批新書,滿足了許多人的作家夢,這些書最後的命運就是送到回收場被打碎成紙漿,再去承載更多新作家的夢。

身為資深讀者和作者,我明白出書不保證有人閱讀,真正的閱讀行為也未必會顯示在出版和銷售量上,特別是圖書館和電子書已經取代了書店功能的今天。閱讀習慣的養成,學校可以發揮一點作用,更多的是從小培養和家庭影響,如果父母成天都在滑臉書和追劇玩手遊,又怎能期待孩子好好讀一本書?

如果人們不曾厭倦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短暫滿足,不願清理出一點清靜獨處的心靈空間,閱讀就只是奢侈而遙遠的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