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月光下的天才

一股作氣寫完小說,有時間彈琴了,就來練練德布西的「月光」。寫小說時要把意識用文字釋放出去,看譜彈琴卻是要把作曲家寫的符號放進自己腦子裡。於是心裡隨時哼唱著旋律,在腦中思索指法,默記樂譜,有些樂句還得反覆聆聽上各種版本的詮釋,雖然我還在製造噪音的階段,離純熟還差得遠,暫且把它當作眼前努力的目標吧!

我也愛貝多芬沈鬱的月光,但是德布西更有挑戰性,也更浪漫有畫面,經常被電影拿來當主題曲。

印象最深刻的,是艾爾帕西諾和蜜雪兒菲佛1991年主演的「Frankie & Johnny(中文譯名很白爛,叫「性,愛情,漢堡飽」@@)。兩大戲精演繹剛出獄的廚師和餐館女侍的一段愛情,困在油煙和平凡現實間的男女,沒有精緻的情話或試探,青春不再,物質生活匱乏,卻被電台播出的德布西月光,軟化了原本害怕受傷而築起的心牆。

德布西熱愛自然,也從畫作和詩句得到靈感。他用音樂詮釋法國詩人魏倫的詩作「月光」,描述的是月光下戴著面具起舞的人,如痴如醉的律動。彈著彈著,不由得從魏倫想到早慧詩人韓波,想到李白,狂放的青春,聽從內在的召喚,被壯麗的曠野感動而瞬間迸發的詩情。

但是天才該恣意而為,休管他人白眼,盡情燃燒自己,還是勉為其難的為了顧飽肚皮和世人的期望,回到現實的人間呢?魏倫沒有韓波的天才,又有家累,在自我與現實的拉扯之間,魏倫槍殺了讓他又妒又愛的韓波,兩位詩人從此決裂,浪跡在各自的孤獨人生之中。

提到韓波,當然不能不順便推薦1995年的老電影「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當年乍見還沒演出鐵達尼號之前的李奧納多皮卡丘,就讓我大感驚艷,之前看到他在1993年「戀戀情深」演出強尼戴普的弱智弟弟,殘疾的不幸和純真模樣,就已經很搶戲了。這麼年輕的演員(21歲),竟能精準傳達出少年詩人韓波的形和魅力,那已不只是演技而已。

早年他的這兩部電影給我留下的印象,比他後來的作品還深刻,正因為那種清新自然盛開的天才演技吧?天才的美,在於才華的綻現如同呼吸一般,沒有過多人為的力量和裝飾,就像日昇月落,花開葉落,能讓人感受到造物者的神奇,如此而已。



好啦,繞了這麼一大圈,從德布西的月光扯到李奧納多,好像聯想太多了?其實是我還留在剛寫完的小說情境,還沈浸在故事朦朧曖昧的情感,和已成雲煙的往事之中
彈彈「月光」,理性的把音符刻進自己的腦皺摺裡,滌清模糊躲閃的思緒,或許可以幫助我調整狀態,清醒的回頭修改。儘管離天才渾成的境界遠得很,但是一步一步的爬,總有摸到邊的時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