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菜鳥新編劇

昨天早上看報,關於香港愈演愈烈的衝突,「仇恨」和「攬炒」是關鍵字,看著就悚目驚心。

究竟是哪來的深仇大恨,非得打到頭破血流,同歸於盡?街頭格鬥的雙方彼此是陌生人,流著同樣的血液,說同樣語言,在同一塊土地長大,只因為分屬不同陣營就火拼起來。一百年前在台灣層出不窮的械鬥,也是同樣的概念,因為肌肉不對等、地位不公平,大家都覺得只有把對方殲滅,自己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世代血仇更不用說,這是兩個血源語言和宗教都不同、卻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族群。以色列憑著先人的沈痛悲劇,得到全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巴勒斯坦原本的土地上建國,同時不斷用優勢武力和經濟,用屯墾區之名一步步蠶食巴勒斯坦更多的土地,製造出許多流離失所的難民。





是敵人也是鄰居,以巴兩國人民生活在一種微妙的關係中。「菜鳥新編劇」用輕快的手法,呈現出這種荒謬的日常狀態:巴勒斯坦電視台禮聘法國巨星,以1967年的以巴衝突為背景,演出一檔愛情諜報劇「台拉維夫大火」,其中的愛國和報仇意味不言可喻。女主角是巴國間諜,受命去色誘以色列軍官,並取得情報。

原編劇不懂希伯來文,沙朗姆憑著叔叔引介到劇組當助理,因為住在以色列占領區,耳濡目染,幫忙把這個以色列軍官的角色修改得更真實。沙朗姆每天要經過以色列檢查站才能回家。檢查站長官艾希的老婆也是這齣連續劇的戲迷,發現沙朗姆帶在身上的劇本,便用各種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沙朗姆改寫,把以色列軍官塑造成更正向迷人的男主角。

被艾希改過的劇本,大受好評,氣走了正牌編劇,沙朗姆被扶正為正式編劇,從來沒寫過東西的他只好向艾希求助。原本的敵人成了合作的伙伴,但也因為國族立場不同、權力不對等,又各自背負親友的期盼,這段怪異的友誼頻頻出包,讓觀眾大笑之餘,也不得不省思人性的可愛,和戰爭的荒謬。

今日的兩岸處境,和以巴的狀況相去太遠,但冷戰的氣氛卻不遑多讓。我們對「敵人」的仇恨,究竟是出於切身的慘痛經驗,還是因各種政治宣傳而引發的想像和恐懼?

如果你是胸無大志的平凡人,回頭去看幾千年的戰爭和歷史,不妨誠實的問自己:人們互相殘殺和彼此憎恨的理由,是否依然合理?為了捍衛自己所愛,你會做出什麼選擇?那些堅決和衰頹朝廷一起赴死的忠臣,會成為你想追隨的典範嗎?

柏楊說的好:「不為君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拋開那些正義熱血的理念,放下政治正確的迷人口號,回歸人性的一面,其實和平一直離我們很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