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浪花在香港

「維多利亞港邊聳立著成排的樓房和倉庫,海面一片黑綠,被戎克船和輪船擠得水洩不通。

海龍號等待入港時,便有許多小駁船聚攏過來,船員放下繩子,讓身手矯健的苦力們爬上來搬運貨物。一箱箱的貨物綁好垂放到駁船上,或是由苦力們直接扛著麻袋溜下去。雖然看上去挺危險,卻不失為有效率的做法。等英國領船員指揮著海龍號往碼頭靠岸時,駁船早已滿載貨物離開。

碼頭的人潮和貨物船隻,足足是淡水港的好幾倍,各色人種和五湖四海的語言匯聚在此,看來這裡的商機無可限量。空氣中,瀰漫著汗水、塵土、大煙和腐臭的海水味,缠著頭巾的黑膚印度人、赤膊枯瘦的華人苦力、戴小圓帽的回族人,成群往返在貨棧和泊船之間,搬運堆積如山的貨物。水上的住家把糞桶裡的污水往海裡倒,出海口不遠處還有漁船在作業。



相形之下,海關附近白人男子的畢挺西裝、女人們小巧的洋傘和玉臂、拖曳在地上的絲綢裙擺,更顯得奢侈而刺眼。那個西崽的勢利眼,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養成的吧?

和李春生告別之後,黃阿祿嫂一行人搭上阿嘉雇來的黃包車,往城裡去。穿過水洩不通的路人和胡亂拼湊的木板棚屋,車子一拐一轉,漸漸的往上坡走,來到一條樟樹森森的林蔭道上。

道路愈見開闊,行人也少了許多,隔著翠綠的樹叢看去,是一棟棟華美氣派的石造洋樓、尖頂教堂,間或穿插有石獅子看門的大宅院。最後停在一棟有著拱門和迴廊陽台的三層白色洋樓前,已有幾個廣東僕佣在門口等著。」

浪花 芳香戰爭

正在鏡文學連載的小說「浪花」,目前主角抵達19世紀末華洋雜處、商機無限的香港。寫作大綱裡,原本並沒有香港的存在,只不過初稿交出後,編輯希望我多加強商戰的部份。根據小說情節,當時台灣的樟木已被砍伐大半,又值清法戰解解圍之後,百廢待舉的台灣商人黃阿祿嫂,還能如何去做大她的事業?

腸思枯竭之餘,我決定讓她搭船去香港,主動爭取洋人訂單之外,順便散心開洋葷,看到台灣以外的新世界。找尋晚清香港的資料時,這2008年製作的香港系列的影片對我幫助很大,值得一看。

香港歷史系列 共四輯35部影片(香港電台製作,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
此部為系列II之第9集,早期洋人的生活Part 1
香港系列 早期洋人的生活

讀了幾十年的歷史,過去我的眼界一直停留在政權的轉換,以為單憑幾個關鍵人物和英雄,便能牽動朝代更迭。如今關注時事,才發現自己謬誤太久,原來歷史真正關鍵不在政治,而是民生與經濟。

人類史上的革命起義,哪一次不是因為天災或饑荒而起?號稱是爭取民族尊嚴的戰爭,說穿了,都是為了搶奪更多的土地與資源。所謂的天命或正義,只是領導者高舉的漂亮旗幟,若不是生活匱乏積怨爆發,特別是貧富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是不會有群眾響應追隨的。

歷史總是不斷循環,就算推翻舊的邪惡政體,新領袖也不會自帶防腐劑。

人是經濟的動物。明白這點之後,面對紛亂如麻的世事,才能淡定而不隨波逐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