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口白人生

上個月寫完今年的小說初稿,休息一個月,再動手修改去年完成、但還不滿意的小說。用蝸牛爬的速度,陷入和書中人物與文字的角力,這過程比當初完成它時還艱辛。要不要更動這個句子或標點符號,這邊寫得過頭了,那裡又搔不到癢處…太多的選項等待我決定,甚至催我去找出更好的另一條路。修改彷彿沒有盡頭,最完美的作品永遠不在眼前。

這是小說作者的日常。倘若它是另一個人的真實生活,而不僅僅是虛構的呢?我的每一筆,該為這角色平凡的幸福而寫,或是追求文學的完美,不惜犧牲他人?



當新手媽媽時,沒空接觸最新的文學和電影,也錯過了2006年這部精采的「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平凡稅務員哈洛過著規律單調的生活,一切都在數字的掌控之中,直到有一天,他的耳邊出現一個女聲旁白,準確的敘述著他正在做正在想的事,甚且預告了他即將死亡。

哈洛陷入恐慌,向心理醫師求助之後,他懷疑自己成了一位小說家筆下的主角。孤獨了許多年,他發現了真愛,即將展開不一樣的人生時,作家卻要安排他的死期,他必須設法阻止。他找上文學教授(達斯汀霍夫曼飾),請教授為他分析他身處的是哪種類型的小說,依照使用文字的規律和故事風格,和地緣關係,最終發現了當代女作家凱倫(艾瑪湯普森飾),正是那個能決定他命運的人。

凱倫過往的小說中,都以主角的死亡做結束。這回她想超越過往的成績,深入描寫一個平凡人的意外死亡,卻苦於找不到一個完美的死法。她對死亡的興趣,多少來自離群索居的孤獨與厭世性格,盡管得到文學界的好評,獻身於寫作的她幾乎沒有真正的生活。當法洛找上她,懇求放他一條生路時,她才震驚的發現,原來自己虛構的人物如此真實。判他死刑,可以使自己的作品登峰造極,更動一筆,讓哈洛得到圓滿的人生,卻會得來一個皆大歡喜的平庸結局,作家該如何選擇?

哈洛讀了凱倫的草稿,承認死亡收場會使小說更完美,他願意為文學而犧牲。但凱倫掙扎許久,最終還是安排哈洛為了救人被公車撞上,卻因為手錶的碎片阻擋動脈大出血,奇蹟式的活了下來。

看似平凡微小的日常細節,人心騷動的希望與恐懼,正是小說源源不絕的魔力來源。這個奇特的故事很讓作家驚恐,深怕我寫得順手了,就打保齡球似的把好些虛構人物推入死亡,如果他們真的存在,我該怎麼辦?小說家每天苦苦與之搏鬥的,不只有靈感和完美主義,還有自己的良心。

想起錢鍾書的小說「靈感」,正是諷刺這麼一個大作家。死後下地獄,遇見他寫過的許多小說人物來向他索命喊冤,有的面目模糊,有的似人非人,連活人也會被他寫死。最終閻王判決,讓他投胎成另一位青年作家的靈感,準備投胎的前作家為了逃避被寫成小說人物的命運,逃進了房東女兒的耳朵裡,成為青年和房東女兒偷嘗禁果的結晶。青年不再寫小說,作家投胎成了一落地就會笑的嬰兒,或許長大還會再繼承父志寫作呢!


為了將來不被我虛構的人物向閻王投訴,我只好打起精神,努力傾聽他們的聲音。雖然人皆有一死,小說中的每一個死亡與生命,仍舊需要被作者誠心的理解與舖陳,才能構成觸動讀者的橋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