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看向黑鏡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科技真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嗎?

最近迷上Netflix的英國影集「黑鏡」(Black Mirror),讓人腦洞大開,每一集就是個短小精悍的「科技V.S.人性」的故事。人們生活中充滿無所不能的科技玩意,看似方便,能為人解決諸多難題,卻也帶來更多疑問:

l  有人綁架了公主,並且在Youtube讓人質唸出聲明,要求英國首相在期限之前,用現場網路直播的公開方式,和一頭母豬性交,否則公主性命不保。唐寧街的菁英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善用科技的智慧罪犯?


l  為了預防恐怖份子做案,人們的腦子裡都植入了記憶粒,可以在求職或通關過境時接受檢查,是否從事過任何可疑活動,一目了然。和朋友聚會聊天時,把自己經歷並儲存的某段軼事播放給大家欣賞,聲色俱全,成了另類娛樂。夫妻吵架時,只要檢查彼此的記憶,說謊者就能無所遁形。當百分之百的真實全被開時,痛苦為何不能因此減輕?

l  失去愛侶的女人哀傷不已,有人建議她到一個網站去尋求幫助。藉由收集愛人生前的網路足跡和影像,她能再度透過手機和宛如本尊的機器交談,甚且更進一步訂做活生生的複製人,愛情是否能就此天長地久?


l  懲罰一個殘酷殺人犯最好的方法,會是讓他不斷活在眾人冷漠的手機鏡頭前、一再被追捕、求救無門的恐懼中嗎?

最好的故事,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觀眾,讓他們自己動腦去思索,因為答案永遠因人而異。每天我們面對無盡的螢幕:手機、平板、電腦、攝影機、電視…當它們不再運轉時,就成了一面只能反射自己影像的黑鏡。

科技帶給人們的,是更寬廣的世界,無窮的智慧,還是更窄小的視野,和不再需要他人的孤獨自私和愚昧?這些疑問,我在去年寫的反烏托邦小說「綿羊月」,同樣質疑過度依賴科技的未來、容易被媒體催眠而不自覺的烏合之眾。只是這部被喻為神劇的影集,更驚心動魄的逼迫觀眾,去正視被科技引蛇出洞的人性本惡。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說過,以往的科幻作品,總是假定外星文明是善意的,但他很懷疑,如果連人類長久以來的文明,都無法否定「性惡」的普遍,又如何能期盼有好心的外星人存在?

坦承人心的荒蕪,不必天真的相信光明必能戰勝黑暗,或許能讓我們看淡生命中的種種不如意,更珍惜難得的幸福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