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人人都在寫歷史

寫小說是另一種書寫歷史的方式,去掉政治或學術的權威,從庶民觀點紀錄歷史的某一點。這也是當年我離開歷史轉而擁抱文學的初衷,我想記載的不是大人物,而是平凡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真實感受。沒有這些小人物的呼應或背棄,曾是小和尚的朱元璋不會黃袍加身,英雄項羽也不會落得四面楚歌。

還記得2014年,那個黃花盛放的春天,你看到什麼,又有過什麼感受?三年後回頭再看時,生活又起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你有沒有投身到那股激流之中,或僅只是待在岸上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論你情不情願,我們都已被捲入一場不可逆的歷史中,也被現實沖刷掉舊日的安穩。



這篇小說「脫軌」,是我當時觀察與聽說的結果,如今也成了舊作,也許很片面、不客觀,畢竟是當年眾生相的一小片拼圖。只有更多人誠實記下當時所見所感,後人才能逐漸看清它在歷史上的明確輪廓與脈絡。

如同張愛玲在「傾城之戀」結尾時說的: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在「脫軌」這齣小喜劇裡,女主角施巧寧沒有使一個都市傾覆的本領,卻逆勢扭轉了自己悲慘的命運,找到人生的新出路。時勢能造英雄,無名小卒的一個動心轉念,或許也能引出蝴蝶效應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