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童謠背後

看到BBC的這篇蠻有意思的舊文,「超越純真:童謠背後的秘密」http://www.bbc.com/ukchina/trad/vert_cul/2015/09/150904_vert_cul_dark-side-of-nursery-rhymes
一些流傳已久的英國童謠,其實都反映下層階級的黑暗生活:瘟疫、被抽稅剝削、受到奴役或殘暴對待,在言論不自由的年代,就只能用這種間接而簡單的歌謠來抒發痛苦。又如旋律優美的「綠袖子」,其實歌誦的是對一位妓女的愛。

愈是被壓迫的年代,隱喻愈能被巧妙運用。




孩童也能朗朗上口的韻律,比文字更有傳播的力量,也成了口述歷史的重要材料。在中文世界裡,這樣的例子也俯拾皆是,詩經十五國風便是周天子收集民意的結晶。

不過更高明的是野心家刻意「造童謠」帶風向,這招在文盲居多、民智未開的時代非常的好用。例如秦末農民起義時,最早揭竿而起的陳勝和吳廣便用了這招,走投無路時,就派人在夜裡躲到營寨旁的破廟,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果然收服了猶疑不定的軍心。雖然最後還是不敵秦軍,卻顯然帶動了一批批反抗的力量。

各種藏頭詩、拆字謎,各朝各代都不曾少過。更多類似的例子,不妨看看這篇:「中國歷史上十三大不可思議的童謠預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reoj3e4.html),不過標題我並不認同。所謂預言準確是事後諸葛,因為沒人知道這些童謠的作者是何人,是敏銳的感受到社會脈動,或是事後才感歎而作,還是後人穿鑿附會?也沒人精確記載這些童謠流傳的年代和流出的源頭。要說它們是神準的預言,也未免太迷信了。跟什麼漢高祖手長過膝、項羽重瞳子、某開朝先祖誕生時有紫雲繞頂、母親夢見龍的造神異象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今天還會唱的「鳳陽花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命苦、我命薄…我家老婆一雙大花腳」,歌詞擺明了是在黑明太祖朱元璋。後人考證,這首歌是在清初才傳唱出來的,顯然是為了穩定民心,警告百姓別再滿腦子反清復明的不識時務。


所以別小看了淺白的童謠,它們動搖人心、改造思想,甚至流傳千古的擴散效果,可能比如今的網際網路還巨大呢!

輕鬆版的中國童謠解析,就來看這篇吧!
那些年,熊孩子的童謠預言了幾代王朝的興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