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如果在架上,一本書….

這本書放在我的案頭上很久了,薄薄的一本小書,很吸引人的手繪封面,一個我頗心儀且有幸見過一面的作家新近出版的小說,我記得當初滿懷渴望等著出版社寄來,書剛在誠品上架的第一個週末,我還曾經熱心地充當了十分鐘的觀察員,為書店顧客們漠視這本書美麗的存在而大感憤慨。但不知為什麼,我常常拿起它來、翻開,從第一行讀起,還讀不到第二頁,又翻到中間,再讀兩行,往後再翻幾頁,最後仍然把它放回書架上。



不過兩小時就能讀完它,為什麼不?並沒有太艱深的詞彙或糾纏的語句,相反的,書上的文字非常簡潔平易,短短的句子如同窗玻璃上互不相屬的絲絲雨痕。敘說的故事很清新動人,透過先前的書評介紹,我知道這本書說的大約是童年的希望與成長的感傷,可以在睡前或早晨的廁所裡用沒有負擔的心情從中得到一絲隱約的悸動。

然而我始終沒能仔細讀完第二頁,是因為我已厭倦回顧童年和尷尬的青春期?或是我閱讀的眼睛被澀拗的句法給寵壞了,愈樸實柔順的文字愈不能激起挑戰的慾望?在我為這本書充當觀察員的時候,那些拿起它翻翻又放下的顧客們為什麼不站定繼續讀它?他們在尋找什麼的書?是一張通往遠方冒險世界的門票?是可以幫助他找到解決事業困境的鑰匙?還是一個能替他說出鬱積無序的心底話的治療師?是什麼樣的心情,使我們拿到一本書時,就有著非把它看到最後不可的強烈慾念?

我們在書中尋找的,是一面反射自己心境的鏡子,還是一條引領我們走出思緒迷宮的線索?

曾花了兩星期零碎的時間讀完奈波爾的「抵達之謎」,我承認我完全被它纖細的筆觸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敘事方式給吸引住了,「不過是寫他在英國一座鄉村莊園的生活嘛」,我可以這麼簡單地總結這本書內容,卻完全傳達不出它最深邃迷人的精髓所在。它喚起我遺忘許久的對土地對自然的感受,也使我詫異一種耐性而敏銳的觀察可以用這麼平淡而犀利的語調來從容敘說,一個異鄉的被殖民者能用如此溫和的情感去分析古老帝國的草木風土的淍零、也清晰見到自己在時空之中的位置與對應的事物。一本書的魅力往往不在於書本身,而是讀者心底的聲音。

假如能持續的紀錄下每年月日所讀的每一本書,或許我們會更多了解真正的自己。要是有一天我什麼書也不想再看,一行思緒也不願再寫,那必然是最圓滿的人生至境--全然的幸福滿足不必再藉文字四處探索,或是即將死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