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No News is Good news.

每天打開新聞網站,眼前就充斥「嗆聲」、「霸氣」、「打臉」、「強占」、「爆料」這些字眼,好像台灣天天都很熱鬧,到處都有好戲可看。每天關心國事的海外朋友很擔心,彷彿這些浮躁的氣氛就是台灣的現狀,說為什麼你們都沒有危機意識?從政府到社會都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怎麼還能生活得下去?害我都懷疑自己是溫水裡被煮著的青蛙了。

文字有它的力量,但用過頭了,就像香水噴得過多的濃妝女人,非但不迷人,反而令人掩鼻,甚至造成嗅覺和視覺麻痺。



大學最後一年暑假,我有機會到報社當實習記者,那時的我滿腔熱血,對新聞記者這行還充滿嚮往。老鳥教我怎麼寫新聞稿,要客觀簡潔,第一段簡述始末,第二段如何如何,最後標題就由總編決定。剛開始競競業業的寫了又改,每天趕搭末班公車回家,我還成為組長口中的模範實習生。跑了幾趟採訪現場,發現老鳥們根本不用親自出馬,只要人脈夠廣,打幾通電話,一通傳真,拿別家報社的稿子來再潤色一下,就是一篇報導。接下來的晚就可以輕鬆的到樓下吃麻辣火鍋啤酒,和同業八卦了,這樣才能拿到更多新聞來源。不到一個月,我的記者夢就徹底粉碎。

一位童年好友在美國拿到新聞碩士,回台灣來找工作,憑著優異的英語能力,字正腔圓的國語和甜美的笑容,加上顯赫學歷,輕鬆就應徵上無線新聞台主播。每天只要化好妝坐在鏡頭前照稿唸,是眾人羨慕的高薪高地位,她卻說有夠無聊,沒有半點挑戰性,工作不到半個月,就辭職回美國去唸博士了。

隨著網路和監器行車記錄器的普及,台灣的新聞圈似乎越來越輕鬆了。有挑戰性的部份是點閱率和收視率,標題吸睛才是重點,難怪下標用字口味越來越重,情緒渲染勝過客觀求證,只要能引起話題就是成功的新聞。報導錯誤?好吧,該道歉就道歉,反正更正啟事就短短幾行,讀者也不會注意,每天都還有熱騰騰剛出爐的新聞要追呢。

記者出身的海明威,寫小說用的是新聞報導風格,文字冷靜而簡潔,成為讀者們崇拜的文學大師。如今正好反了過來,寫新聞要像用小說語言: 懸疑、想像、衝突、刺激、誇張、虛構、灑狗血、賺人熱淚和大快人心的結案,無一不缺。

牽涉其中的角色也都分配妥當,到處藏著陰謀,壞人什麼都壞,好人一定不會有錯,邪惡的魔頭都在幕後竊笑,廉價小說裡的扁平人物,在記者的筆下搬演觀眾看不膩的老梗連續劇。要是結局不如看客預期呢,入戲的魯莾觀眾就會跳上台去修理壞人,贏得台下一片叫好。

每天有這麼多精采的新聞,誰還需要讀小說呢?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看來這句老話只能送給井底之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