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奶茶色的未來

          談到未來,人們總會有諸多美好想像,多半是為了補償對現在的不滿。今天是20151021,也是經典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結局設定的目的地。這部1989年的熱門電影上映時所引領的風潮,臉書和Google上有一堆資料可看,不必我多說。這裡想談的是前陣子我讀過的一本書,以及它所談到另兩本關於未來的經典之作。


      「娛樂至死」,這標題很吸引人,連小孩都很好奇書的內容是什麼。其實書本身有點枯燥,這是師承麥克魯漢的媒體文化評論家波茲曼的作品,中譯本是2007年出版,博客來也絕版了,只能在圖書館借到。內容大約是描述自印刷、報紙、收音機、電視、電影乃至網路以來的各種娛樂方式,如何的影響人類的思維、溝通和生活方式。

          但本書讓我最感興趣的主軸,在於作者提出的未來觀點:二十世紀初最精采的兩部預言小說,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究竟誰才是命中率最高的算命仙?

       「一九八四」被討論的次數大大勝出,「老大哥正在看著你」的無孔不入監視意象,充滿了陰謀和不可言喻的沈默暴力,很刺激也很戲劇化,也顯然應驗在冷戰時期、共產國家和今天無所不在的網路與監視攝影器上。不過波茲曼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從愈來愈削弱受眾智力與判斷力的大眾娛樂演化過程中,可以明顯的看到,人類終將「毀於自身所愛」,而非死於他所痛惡的國家機器掌控下。

       
歐威爾擔心我們屈從於外力才提出警告;而赫胥黎的觀點則是,不必有老大哥監看,民眾也會失去自主、成熟,歷史也要淪喪。就他所見,民眾會愛上壓迫力量,崇拜剝奪他們思考能力的科技。

        用討好的方式來管控人民,更輕鬆更有效率,也不會有熱血的革命者起來反抗。趨利避害是人之所欲, 一旦剝奪了人們的小確幸,政府就會被指責。與其這樣硬碰硬,為什麼不學學赫胥黎的好方法,定期供應給人民「索麻」,讓他們永遠處在迷濛的快樂中即使偶然有清醒的時刻,只要想到曾有過的舒暢安逸,多數人都會捨不得離開現狀。沒有責任和義務,每個人都生來就接受自己被指定的階級,可以為享樂而任意性交。類似的場景也曾經出現在伍迪艾倫的老電影「傻瓜大鬧科學城」,他演來當然很搞笑,想必也受到赫胥黎的啟發。

        因此波茲曼認為,「美麗新世界」所憂心的未來,正發生在我們的現實裡。當大家都一窩蜂排隊買iPhone6S,忙著自拍打卡,討論最新上映的電影,還有昨晚的連續劇情節,誰還會關注意遠方的屠殺和戰爭,大國之間的齷齪交易,或即將被上升海平面淹沒的島嶼?

        人們只願意相信親眼所見,而我們又如何能確知,每天所看到的新聞不是經過精心的剪接和後製,請廣告心理學家分析過後,算準時機才端到我們眼前?當人們開始厭倦了舊手機,舊遊戲,舊面孔,廠商就得拼命開發出更多新奇的玩意,挖掘更多的新面孔,找出更勁爆吸睛的話題,或者像電影「侏儸紀世界」一樣,培育出更驚人更殘暴的變種恐龍,但沒人想為這些新產品製造出來的後果負責。

       明天過後,真的會更美好嗎?我從來不願這麼樂觀以對。只要多數人都沈浸在娛樂與新產品之中,從不質疑這世界的運作方式,「美麗新世界」很可能即將實現。或許人們需要的,不是什麼硬梆梆的公正平等,只是具有奶茶般療癒效果的柔軟未來?


         目前正在讀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le Guin)的科幻小說「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書裡恰好把兩種世界並列呈現,富裕頹廢進步的舊星球,對比另一個革命者建立的反資本主義無政府公社衛星。哪一個世界才會是更好的出路?
(不過我讀了三分之二,還是不大能理解,為什麼這個不毛衛星的食物和生活所需要仰賴舊星球補給?這樣還能叫獨立嗎?)


         等我把勒瑰恩的「地海傳說」都看得差不多了,再來好好分享這位神奇的跨界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