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複數的正義

恐怖攻擊使巴黎一夜間成了戰場。幸而我們還看到在地鐵封鎖,許多人被迫流落街頭的災難之夜,仍有人發揮溫暖的善意,邀請陌生人來當一晚的沙發客。
想起查理周刊事件,也想起當時看了茱麗葉畢諾許的電影「一千次晚安」。
在許多人對恐怖自殺攻擊的行為難以接受也無法理解的同時,這部影片讓我們看見主流媒體甚少揭露的現實。


畢諾許飾演的戰地女攝影師在喀布爾,冒死拍攝女性自殺炸彈客事前準備的照片,肅穆而哀傷,卻被紐約的媒體主管封殺,只因為五角大廈認為這些照片有美化凶手之嫌,威脅報社不得刊登。
掙扎與母職和工作使命感的女主角,最終得到女兒的理解:「那些被遺忘的地方,有更多孩子比我更需要她」,受盡戰火煎熬的人需要她用鏡頭把他們帶到人們的早餐桌和電腦前,即使這些殘酷悲慘的畫面在號稱言論自由的國度裡也可能不被看見。
但最諷刺也最令人心酸的是,在電影末段,紐約的主管又要求她重回喀布爾拍攝自殺炸彈客,理由是「該恐怖組織面臨崩解邊緣」,或許是想用這些照片來宣揚自己正義的勝利?
總之,攝影師重回最初的場景,一群穆斯林女性如同裝扮新娘一般,替接受任務的女子淨身著裝,但在遮布揭去後,身上綁滿炸藥的竟然是一名小女孩!
身為兩個女兒母親的攝影師再也無法舉起鏡頭,她流著淚拼命懇求其他人阻止這場自殺行動,但是她干涉不了這些女人堅決的計畫。最終她沒拍下任何照片,只能與女孩的母親目送卡車載走小炸彈客,傷慟的跌坐在塵土之中。
曾當過戰地攝影記者的導演用鏡頭說故事,不用多餘的言語說明,卻讓人深深喟歎:關於穆斯林的恐怖攻擊這件事,如果我們不曾站在那些人的立場觀看,對與錯的明白界線是顯而易見的--但複雜的世事豈能這麼簡單的漫畫化?
人與人之間本該同理與互助,卻往往為了宗教或國家的利益、不同的價值觀而對立起來,成為仇敵。沒有話語權的人,最終只能用這種玉石俱焚的激烈方式抗議,更多的武力報復只能換來無限循環的無辜死亡。
換上紅白藍三色大頭貼,為法國祈福的同時,我們是否聽見了沒有鎂光燈的角落裏更多垂死的呼救,也能給他們和巴黎市民同等規格的人道關懷?
在巴黎事件的前一夜,中東的巴黎--貝魯特,也發生了傷亡慘重的自殺炸彈的恐怖攻擊。但你知道黎巴嫰共和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嗎?你知道每天都有更多平民死於炸彈攻擊或轟炸的敘利亞國旗是什麼顏色嗎?
慚愧的很,我得主動上網查才會知道。
我們的社會乃至整個世界,存在著複數的正義。如何不以自己的正義為唯一真理,學著去尊重不同的正義,或許和平才有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