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瑣碎人間

捷運上有人辱罵帶著台灣女友的老外,全程被錄影還上了新聞。讓我感興趣的不是什麼種族歧視或男性自卑的問題,而是這男子咄咄質問老外的一句話:
「你有什麼成就?」

這麼問候別人似乎沒什麼意義,該拿來好好自問才是。他所認為的成就,不外乎是有錢有名,這老外何德何能,竟然還有個女朋友!

這句問話聽來很悲哀,彷彿沒錢沒名的人,連談戀愛也沒資格。對自己生活滿意,就是種成就,用不著踩在別人頭上來墊高自己。

社會新聞總是瑣碎無聊,惡俗到令人生厭。不過當中閃現或醜或美的人性,有時卻是寫小說的養份。


美國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吃早餐時,看到紐約時報上的克林頓醜聞,感到公民獨處的隱私權被冒犯而憤怒。我卻覺得,即便這類與公眾事務無關的報導,也不妨當作法蘭岑自己所說的「真正好的小說家是收遍垃圾的寂寞人」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其實法蘭岑也非常善用這些日常的瑣事細節,去舖陳他微言大義的磚頭小說。

畢竟小說最關心人類這種動物和困境,不能光靠想像寫作,寫小說的人,也不必自我侷限在經濟政治和文藝這類正經到令人打呵欠的新聞。
張愛玲的生活圈極小,交遊有限,但她小說中的角色一個個鮮活惱人,都得益於她喜歡看的庸俗小報,和對街頭人事的觀察。庸俗平凡的瑣事,往往充滿人味,沒有這些細節的豐富,小說只能淪為免洗筷,讓讀者飽足後就可以丟掉。

她這麼解說「傳奇」增訂版的封面設計:

「借用了晚清的一張時裝仕女圖,畫着個女人幽幽地在那裏弄骨牌,旁邊坐着奶媽,抱着孩子,彷彿是晚飯後家常的一幕。可是欄杆外,很突兀地,有個比例不對的人形,像鬼魂出現似的,那是現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裏窺視。如果這畫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氣氛。」

我們都是那個愛偷窺的鬼魂,當今的電子媒體無不卯足了勁,24小時吸引看客的眼球。但能不能把這些垃圾轉化成心智運作的燃料,而不是嚼舌完就呸掉的口香糖,那就得憑各人造化了。

P.S.圖片出自我很久以前在北京找到的一本小書,香港出版的「張愛玲的畫」。童稚時期的她曾經想過當漫畫家,這些隨手畫下的人物,有她日常見過的,還有她小說中的主角。寥寥幾筆,連小奸小惡的嘴臉也有生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