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一起搭公車

從前在學校教書,被指定去教一門「兒童文學」。兒童文學?不就是字句淺白的故事嗎?學生自己看得懂,有什麼好教的?雖然不情願,還是得硬著頭皮備課。

重溫童話故事和傳說笑話謎語繞口令之類的,多少有些新發現,但那時我沒打算當媽媽,也沒什麼感動。備好的講義半小時就說完,學生也不舉手發問,等著打下課鐘之前,我們只好瞎聊扯淡。

等我當媽媽時,也不教書了。重新和小孩一起長大,除了吃飯睡覺出去玩,還要找些繪本來打發時間,這才發現繪本和童書世界的精采。大膽用色,拙稚的線條,無限的想像和無厘頭的情節,都和大人的文學完全不同。特別是日本的繪本,風格多樣,有細膩有粗獷有巧思,輪廓混濁或明晰,還有各種媒材的畫作,每每打開一本,就像拆禮物般令人驚喜。



小孩要求一唸再唸的繪本中,印象最深的是這本荒井良二的「搭公車」。

有個頭戴花盆帽穿燈籠褲的旅客,扛著比自己還高的行李,走向沙漠中唯一的建築物:公車站。通往遠方的車道上,騎馬的人過去了,花花綠綠的熱鬧牛車過去了,帶著所有家當遷移的車隊也過去了,騎腳踏拖車的走了,每一頁的結束都是:公車怎麼還沒來。

於是他打開收音機,聽見從沒聽過的音樂:「咚咚拍咚咚拍咚」。沒來,公車還是沒來。這異國音樂帶來各式各樣的雜耍家、吹笛人、鼓樂手和舞孃,歡樂的「咚咚拍咚咚拍咚」。入夜了,公車還是沒來。星星沈靜的沙漠裡,旅人在公車站裡睡著了。

天亮了,收音機裡的音樂依舊是「咚咚拍咚咚拍咚」。遠處揚起一陣塵土,轟轟轟,來了!公車終於來了。但是車裡已經大爆滿,車頂車後也都掛滿行李和人。真的上不去了, 轟轟轟,公車又像團灰塵雲開走了。

「咚咚拍咚咚拍咚」。旅人在原地站了一頁,最後他決定扛起比自己還高的行李,用走的去。

單純的構圖、明朗的顏色和異國情調,或是我唸「咚咚拍咚咚拍咚」的節奏很好玩吧,這本書我們借了好多次。讀到結尾時,熬過漫長的等待,雖然期待落空,但仍要堅持往原來的目的前行,只是換個交通工具。昨晚查了一下,原來作者荒井良二是以貝克特的「等待果陀」為構思起點。就算不知道果陀是何許人,這本書仍然陪伴我們度過許多下雨和或煩悶的時刻。

這本書的意義和主題是什麼?或許是有點寂寞的等待過程,或許是結尾的霍然開朗,不再被動的等待。但繪本更重要的,是閱讀樂趣,而不是故事本身的意義。為了避免崇洋媚日,我試著找些台灣繪本,小孩不被吸引,大人也覺得無趣,或許就在於太貼近現實,太寓教於樂。唯一讓他們捨不得放下的,是「一園青菜成了精」的熱鬧幻想,那還是中國作家從北方童謠改編來的。

過了看繪本的年紀,孩子上學認字,能和我分享讀過的小說了。但是抱著他們讀繪本的時刻,大包小包一起等公車的光景,仍會久久烙印在我們共同的回憶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