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廣告--慾望的顯微鏡

想認識一個城市的內涵和夢想?最有效率的方法,不是勤讀旅遊指南吃小吃逛大廟,而是站在街頭,欣賞來來去去的公車和計程車上的付費看板、大樓或商店櫥窗,或是待在飯店房裡手握電視遙控器也行,那些亮麗的臉孔和聳動的短句宛如高倍顯微鏡,把市民最瘋狂的夢想和最幽微的恐懼放大,像傳染病菌般噴散進我們的意識裡,誘發出我們平日潛伏的慾望。


廣告如同偵探的線索。到一個令你變成文盲的城市旅遊,卻看見牆上電視上,經常出現幾個穿高級西裝一臉正氣的無趣老男人向你親切微笑,伴以一大串色彩鮮艷的文字和圖騰旗幟,不難嗅出這地方即將有場選舉;當一首旋律簡單歌詞易記的廣告歌彷彿口香糖老黏在耳根旁,可以推測這產品不是即將大賣,就是出資老闆錢多得要命。廣告也是一種可貴的歷史遺產,見證著當下的通俗流行文化,前幾年許多店家流行用三零年代的上海廣告畫作裝飾,不論是賣香煙賣花露水或餅乾,畫上總是珠圓玉潤、性感中帶點矜持的旗袍女子,是當年小市民理想中的佳人;六零年代的台灣受到一絲西風吹拂,廣告片裡瓊瑤式的夢幻女子總要長髮飄逸,穿薄紗騎白馬,或者一條牛仔褲天真瀾漫地赤足奔跑在仿柏克萊的草地上,因此廣告也是願望的實現,卻比夢還遙遠。

這幾年我極少看電視,旁人興奮地跟我談哪支廣告上的明星或產品如何如何,我都是一臉茫然,不知今夕何夕,但一食人間煙火的機會也俯拾可得,於是從電台廣告可以知道Amy是當今最紅的女子名,知道壯陽藥和肝藥仍然是台灣男性的福音,知道快速記憶訓練和英文補習班對力爭上游的青年的必要性,從五秒鐘一次振奮人心的現金卡和低利房貸的「好消息」裡,我卻聽見金錢重壓下的呻吟哀歎。

慈善勸募的廣告多半平淡低調,像舞會上必有卻無人感興趣的壁花。站在捷運的月台和車廂裡,無書可看又不想打盹時,前後都有白得驚人或搞怪的臉在推銷飲料和化妝品、五星級設施的俱樂部或新豪宅邀你入主、只要你買了同樣的鑽石就保證能和那對俊男美女一樣幸福甜蜜,但最叫我疑惑的是,平面廣告上的主角有一半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推銷著性感內衣、淑女上班服、能讓你累積財富的投資公司、聖母餵給天使的奶粉…..,似乎用了外國臉孔,這些產品就跟著高貴起來。

看著這些廣告,我像是被迫面對這社會集體的焦慮、赤裸裸的掙扎和慾望。

近來捷運站的燈箱上了一幅新廣告:一個酷男孩一手插在褲袋裡,一手伸出個飯碗,彷彿現代乞丐頗以討飯的英姿自傲,旁邊一行大字宣告:「不怕搶不到」,原來是某大學的招生廣告,向路人保證他們的畢業生絕對有競爭優勢。期望年輕人進大學能充實學養、學習獨立思考,而不是被訓練成職場上的鬥雞,這樣天真的想法大概早已過時了吧?


2004.4.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